繁英如锦护疏篱。欲折问蛾眉。停梭软语窗纱里。
晕红颊、欲出佯迟。
挨鬓碍帘,兜裙避蔓,屐浅印香泥。
唾花袖底剪刀携。斟酌剪何枝。
柔红应手纤纤下,胆鉼内、尽许相宜。
花露未乾,高擎频嘱,休使湿罗衣。
繁英如锦护疏篱。欲折问蛾眉。停梭软语窗纱里。
晕红颊、欲出佯迟。
挨鬓碍帘,兜裙避蔓,屐浅印香泥。
唾花袖底剪刀携。斟酌剪何枝。
柔红应手纤纤下,胆鉼内、尽许相宜。
花露未乾,高擎频嘱,休使湿罗衣。
这首《一丛花·见乞花人》由清代诗人黄之隽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赏花图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赏花者与花之间的互动,以及赏花时的种种情态。
首句“繁英如锦护疏篱”以“繁英”比喻花朵的繁盛,如同锦绣般装饰着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接着,“欲折问蛾眉”则将赏花者的动作与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询问“蛾眉”(女子)是否愿意分享花朵,展现出赏花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的尊重。
“停梭软语窗纱里”一句,描绘了赏花者在室内与女子交谈的情景,通过“停梭”和“软语”两个细节,表现了赏花者内心的温柔与细腻。女子“晕红颊、欲出佯迟”的形象,既体现了她的羞涩,也透露出她对赏花者的喜爱与期待。
“挨鬓碍帘,兜裙避蔓,屐浅印香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赏花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通过“挨鬓碍帘”、“兜裙避蔓”等动作,展现了赏花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而“屐浅印香泥”则暗示了赏花者在赏花过程中的轻盈与愉悦。
最后,“唾花袖底剪刀携”一句,巧妙地将女子的动作与赏花者的情感联系起来,通过“唾花”、“剪刀”等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赏花者与女子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默契或约定。
“斟酌剪何枝”一句,则将赏花活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赏花者开始思考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花朵,这一过程充满了审美的考量和情感的投入。
“柔红应手纤纤下,胆鉼内、尽许相宜”两句,通过“柔红”、“纤纤”等词语,描绘了花朵被轻轻摘下的瞬间,既体现了赏花者的技巧,也表达了对花朵的珍视。而“胆鉼内、尽许相宜”则暗示了赏花者与女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彼此心意的理解与满足。
“花露未乾,高擎频嘱,休使湿罗衣”则是对赏花者细心照料花朵的描写,通过“花露未乾”、“高擎”、“频嘱”等动作,展现了赏花者对自然美的呵护与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赏花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赏花者与自然、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尊重,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作品。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
后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
声名久已大,籍籍四海传。
昨因丞相举,便谓升云烟。
朅来太学馆,食贫向三年。
忽怀枌榆下,归思独绵绵。
得告许暂往,落莫求楚船。
捋髯沧江上,仰看饥飞鸢。
谁识鹓雏志,閒诵庄叟篇。
喜问里中儿,重到旧林泉。
洗荡俗尘垢,焚烈跨马鞯。
不向世路去,徒取悉肠煎。
鸡豚粗可养,禾黍亦足田。
不惭莎衣虫,以叶自包缠。
及其饱满时,曷异冠貂蝉。
君意我强写,虽慕何由缘。
君家妇何贤,舍舟具车毂。
五年梦在梁,三年行向蜀。
迢递今日同,辛勤昔时独。
看花久莫留,买锦慰不足。
归来儿女大,婚嫁应相续。
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
鸣桹进山口,清唱发渡头。
浅濑不可溯,停桡信中流。
山樽对苍翠,溪鸟自沉浮。
濯足破岚影,采菱临芳洲。
千龛晚烟寂,双壁红树秋。
细细石涧泉,摇摇波际楼。
澄潭若泻鉴,万象已盈眸。
康乐足清尚,惠连仍此游。
摘景固无遗,挥笔曾未休。
醉来同渊明,兴尽殊子猷。
归傍渔梁静,行看夜火幽。
露华初滴滴,夜吹何飕飕。
不犯严城漏,谁言怜近丘。
屈原自著渔父篇,餔糟不及渔父贤。
世无功名多浪死,刘伶阮籍于今传。
迩来独酌邀明月,唯有青山李谪仙。
谪仙殁后几百年,市楼日沽千万钱。
沉湎岂少当道眠,文字不见空月圆。
吴均之孙何我怜,双壶贮醅持置前。
岂乏阮李诗与瘨,浅饮强对春风妍。
从他舞姝笑我老,笑终是喜不是恶。
固胜兔子固胜鹤,四蹄扑握长啄啄。
任看色与月光混,只欲走飞情意薄。
拘之以笼縻以索,必不似纤腰夸绰约。
主人既贤豪,能使宾客乐。
便归膏面染髭须,从今宴会应频数。
不如作茧依蚕蔟,以丝自裹还自足。
与尔为妇过一生,怒即分飞同转目。
辛勤哺雏寄鹊巢,子母生离因尔逐。
羽毛曾未颜色衰,饮啄不计丰俭时。
天阴辄遣呼辄归,恩情纸薄谁信之。
朝为夫妇夕行路,世间反覆那能知。
伋妻白母非美事,后代放此诚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