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伯功成游五湖,东山安石志不渝。
古人遭时类有托,廋语或更思莼鲈。
以公方之趣倘殊,高牙大纛临三吴。
江清海夷帝日俞,乃眷初服为斯图。
诏书朝下夕移镇,川后稳送瓯闽鲈。
下车勤勤问疾苦,作我髦士蒐师徒。
袖长地褊岁未半,顿解符绶行首涂。
再期连帅六受代,纵有郇召膏焉敷?
氓萌睽睽失鷇哺,公胡不闵神夷愉?
行藏任天那喜愠,政恐世难仍相须。
招来麾去本臣职,但祝云卧无惊虞。
中兴将帅算公在,矍铄犹可雄万夫。
衡湘地灵足英少,报国莫道山林无。
扁舟散帻色相耳,胸中八九云梦谁能摹?
少伯功成游五湖,东山安石志不渝。
古人遭时类有托,廋语或更思莼鲈。
以公方之趣倘殊,高牙大纛临三吴。
江清海夷帝日俞,乃眷初服为斯图。
诏书朝下夕移镇,川后稳送瓯闽鲈。
下车勤勤问疾苦,作我髦士蒐师徒。
袖长地褊岁未半,顿解符绶行首涂。
再期连帅六受代,纵有郇召膏焉敷?
氓萌睽睽失鷇哺,公胡不闵神夷愉?
行藏任天那喜愠,政恐世难仍相须。
招来麾去本臣职,但祝云卧无惊虞。
中兴将帅算公在,矍铄犹可雄万夫。
衡湘地灵足英少,报国莫道山林无。
扁舟散帻色相耳,胸中八九云梦谁能摹?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陈宝琛所作,题为《题魏午庄尚书洞庭归棹图》。诗人通过对魏午庄尚书归隐后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感慨。首句“少伯功成游五湖”暗指尚书功成身退,如范蠡泛舟江湖;“东山安石志不渝”则引用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表示其志向坚定。诗人认为古人常借隐逸寄托情怀,暗示尚书也有莼鲈之思。
接着,诗人赞美尚书治理地方的才能,他被任命为三吴的统帅,得到皇帝的信任。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诏书朝下夕移镇”暗示变动频繁,“川后稳送瓯闽鲈”表达对地方安宁的期待。尚书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务,但诗中也提到他任期短暂,不得不离职。
诗人感叹尚书虽被迫离开,但仍保持淡泊名利的态度,“行藏任天那喜愠”,表现出高尚的品格。他认为招揽人才、稳定局势本是臣子职责,最后祝愿尚书能安然无恙,享受隐逸生活。诗人认为尚书在中兴时期仍有重要作用,尽管年事已高,依然可以激励人心。
最后,诗人鼓励尚书不必因山林而放弃报国之心,衡湘之地不乏英才,隐居也能贡献力量。诗的结尾以“扁舟散帻色相耳,胸中八九云梦谁能摹?”形象地描绘尚书的风采,暗示他的才情深不可测。
整首诗通过描绘尚书的生活与心境,既赞扬了他的功绩与人品,也寄寓了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今岁垂弧,欲自寿、一辞莫措。
何可拟、翁头如雪,香山白傅。
首夏一番罹重病,去秋数月撄狂虏。
赖天公、肯为保馀生,逢初度。今幸释,千钧负。
尤可喜,归田去。但蹒跚勃窣,龙钟如许。
薇柳诸关成底事,菊松三径犹堪主。
办篮舆、尚可檄渔樵,盟鸥鹭。
数年来、揆度在南州,今年在家山。
叹平生踪迹,荆淮岭蜀,多少间关。
幸对园林花竹,一笑且团栾。
莫忆西风梦,驰志楼兰。
赢得维摩多病,奈鬓毛剥落,步武蹒跚。
神仙何处,遗我以金丹。
愿明时、清平无事,放老翁、长伴白鸥闲。
聊相与,桂花香里,满酌开颜。
天公殊不间西东,物意人情处处同。
麦垄绿雏犹欠雨,花蹊红稚不禁风。
子规又唤天涯客,布谷还催田舍翁。
欲挽游丝网春住,归鞍催我又匆匆。
天教管领众山来,笋立平章翠作堆。
上马休怜翁矍铄,酌罍聊赋彼崔嵬。
楼高苍桂奇观列,人对黄花逸兴催。
公退呼儿同徙倚,卷舒风月等浮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