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旅之馀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师旅之馀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送赵鼎臣赴召(其二)》。诗中流露出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师旅之馀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这一句表达了对战争连绵不断、士兵疲惫不堪的哀叹,以及对于和平到来的渴望和无奈。在这里,“师旅”指的是军队的行进,而“旱”则是干涸的意思,暗示战争带来的荒废与贫困。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这一句描绘了战乱中人民的凄惨生活,"人类鱼鳞集"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如同鱼鳞般被压迫和剥削,而“虎口”则象征着强权和危险,暗示社会局势之严峻。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这句诗强调了国家大事不应仅限于一部分人的私利,而是需要全民共同关注和维护的。"边防"指的是国界的守护,这里提醒着读者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最后一句则是对友人赵鼎臣赴召时的情景描写,“茂弘”可能是地点或官职名称,而“金陵”指的是南京一带,这里提到朋友可能会关心的事件,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希望通过米价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传达对朋友的牵挂和期望。
总体来说,李曾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切。
奚李风流尽,法传外诸孙。
常山陈赡子,怀抱自高攑。
孰云胜潘翁,惟眉山公言。
四海未尽试,一变归九原。
胡郎少年子,外家典刑存。
一点落髹漆,重价压玙璠。
孙侯磊落人,情义久益惇。
解囊赠玄圭,孰知师白猿。
我资不解书,下笔辄自喛。
良宝不受辱,默默面称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