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携诗卷屡相过,要把青铜垢尽磨。
言说从来无实义,更寻佳句欲如何。
手携诗卷屡相过,要把青铜垢尽磨。
言说从来无实义,更寻佳句欲如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次韵元舆十绝·答省师诗卷》。诗中通过描述与友人多次相会,共同研磨诗卷的情景,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首句“手携诗卷屡相过”,生动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频繁相聚,共同探讨诗歌的情景。接着,“要把青铜垢尽磨”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歌创作比作打磨青铜,寓意着诗人对诗歌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后两句“言说从来无实义,更寻佳句欲如何”,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诗歌本质的思考。他认为,言语表达往往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寻找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佳句。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即诗歌的价值不在于语言的华丽或内容的丰富,而在于能否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触及心灵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北方有事南方惊,大府失职请募兵。
穿窬踊跃乞丐笑,慷慨争赋从军行。
百日筑一堡,千日成一营。
鼛鼓不须促,此间殊太平。
白昼攫金索醉饱,道逢红袖争调情。
小民不知虏骑侵犯作何状,但见满地貔虎形狰狞。
告之天子天子不得闻,将军奇计邀恩纶。
告之将军,将军逍遥河上不见人。
脧削千军肥一身,即使见之不敢嗔。
似言此辈为尔护田里,琐琐淫黥安足论。
养狸守鸭饲以鸭,引虎驱狼虎出柙。
反因外寇召内忧,只有军威无国法。
屠沽封侯亦有人,执此求材材已狭。
何况不谙步伐谙焚劫,扰民则勇闻敌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