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红扫尽绿阴成,便觉庭虚暑气生。
旋拂藤床方竹枕,不妨鼻息作雷鸣。
娇红扫尽绿阴成,便觉庭虚暑气生。
旋拂藤床方竹枕,不妨鼻息作雷鸣。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与诗人细腻的感受。首句“娇红扫尽绿阴成”,以“娇红”象征春末的花朵逐渐凋谢,而“绿阴成”则预示着夏日的绿叶茂盛,形成一片浓荫。这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示了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
接着,“便觉庭虚暑气生”,通过“庭虚”与“暑气生”的对比,突出了夏日的炎热,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宁静与空旷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在炎炎夏日中的一丝清凉与宁静。
后两句“旋拂藤床方竹枕,不妨鼻息作雷鸣”,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舒适与安宁。他拂去藤床上的灰尘,铺上方正的竹枕,准备在夏日的夜晚休息。这里使用了“不妨鼻息作雷鸣”这一夸张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即使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诗人的鼾声也能如同雷鸣一般响亮,既幽默又生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感受的融入,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宁静与舒适的态度。
溪流水势曲又曲,古渡济人日不足。
招招舟子在中流,两岸遥闻橹声促。
东岸渡来西岸人,西岸待渡还相续。
渡头溪水流出山,人在山头高处瞩。
当时结伴入山深,乱云何处寻芳躅。
不知世上有风波,烟霞以外了无欲。
今日出上望滔滔,毋乃旁观笑当局。
造物非以人拘拘,逸者荣兮劳者辱。
夫人自甘逸与劳,山水何曾分雅俗。
红尘静处暮烟横,山自空青水自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