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要结后人知,马革何妨死裹尸。
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
纸钱撩乱巫分胙,粉壁阑斑客写诗。
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功名要结后人知,马革何妨死裹尸。
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
纸钱撩乱巫分胙,粉壁阑斑客写诗。
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和对待功名的态度。开篇"功名要结后人知,马革何妨死裹尸"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冷漠态度,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只为留下名声给后世。
接着"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通过历史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观念的反思。薏苡是古代的一种植物,相传可以辟邪;而汉高祖刘邦曾疑虑于此物;但诗中的“湘民”却能够解荐江蓠(一种水生植物),暗示了诗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个人见解的坚持。
"纸钱撩乱巫分胙,粉壁阑斑客写诗"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纸钱是古代祭祀时烧化以送亡灵之物,这里却被描述为“撩乱”,而巫师在进行仪式;同时,“粉壁”可能指的是庙宇的墙壁,诗人在其上留下自己的墨迹。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两句"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生命共存的情境。"堕水"可能指的是湍急的流水,而“跕鸢”则是水鸟在水中的倒影;“滩头”则是一处河流湍急之地,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栖息于此的鸬鹚(一种鸟类)。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体悟和融入其中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功名利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
谢生隐者流,偃蹇来京国。
朝游燕山东,暮游燕山北。
悲歌慨以慷,惊飙奋孤翼。
兴词日百篇,一一作者则。
嗟彼雕虫子,不得施颜色。
韦褐以掩形,藜藿不充食。
荣华烨人世,匪其心所惑。
卢生罹世网,救之一何力。
卒能脱其患,言者长叹息。
非吾策高踪,斯义久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