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鬟。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鬟。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雾中见灵山》。诗中的意境十分迷人,它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然美景。
"东来两眼不曾寒":这里的“东来”指的是朝霞初升,“两眼”代指诗人的双目,而“不曾寒”则表明诗人在观赏这壮丽景象时,心中并无半点凉意或悲伤之情。诗人以此开篇,既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震撼力,也映射出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四顾千峰掠晓鬟":诗人在观赏这片云雾缭绕的山川时,不断地向四周望去,所见的都是连绵不断、似剪刀切割天际的高峰。而“掠晓鬟”则形容这些山峰被清晨的薄雾轻拂,就像是女性头上的发鬟那样优美。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天气似乎在变化,想要让人感到烦恼,但诗人却选择了与和煦的云雾为伴,只是为了欣赏这灵山美景,不受世间琐事的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同时,这种写法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时所表现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
石囊嵌空自宫室,六月卷簟来曲肱。
松风琴瑟心可写,水寒瓜李嚼明冰。
却登夏畦视耘耔,烘颜炙背栖苍蝇。
闻道九衢尘作雾,乌靴席帽如馈蒸。
归尝玉粒不敢饱,高车驷马何能乘。
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
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
屋头扑枣烂盈㪷,嬉戏欢争挽衣裳。
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
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
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
老竹帖妥不作奇,嫩篁翘翘动风枝。
是中有目世不知,吾宗落笔风烟随。
书帙蠹鱼乾,炉香眠鸭困。
佳人来无期,诗句且排闷。
遥知乌衣游,棋局具肴酝。
争道嘲不恭,鏖兵劳得俊。
颇寻文献盟,不落市井吝。
四月明朱夏,南风解人愠。
风前怀二陆,家法窥抗逊。
身有三尺桐,爨下得馀烬。
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为我谢孔君,举酒取快尽。
世故安足存,青天飞鸟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