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涉》
《秋涉》全文
明 / 郑若庸   形式: 古风

苍山崔巍照秋渚,红树离离夕阳渡。

行人涉水更看山,马足淩兢来复去。

云际人家望欲迷,松关萝径隔烟扉。

山僧卧稳西岩寺,时有钟声落翠微。

(0)
鉴赏

这首《秋涉》由明代诗人郑若庸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行人在山水间跋涉的生动画面。

首句“苍山崔巍照秋渚”,以“苍山”与“秋渚”相映衬,展现出一幅山色苍茫、秋水悠悠的景象。山峰高耸,仿佛直插云霄,而秋水则在山脚下静静流淌,两者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氛围。

接着,“红树离离夕阳渡”,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红叶满树的景象。红树与夕阳交相辉映,色彩斑斓,渲染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这里的“离离”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红叶繁茂的样子,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行人涉水更看山,马足凌兢来复去。”这两句通过行人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山水间的艰难跋涉。行人在水中涉过,不时抬头眺望远处的山峦,而马匹则在崎岖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行走,反复往返于山间。这里不仅描绘了行进的艰难,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云际人家望欲迷,松关萝径隔烟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隐居生活。在云雾缭绕的高处,隐约可见几户人家,它们似乎与世隔绝,远离尘嚣。松林间的山路被藤蔓覆盖,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将外界与这幽静的世界隔开。这种隐逸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最后,“山僧卧稳西岩寺,时有钟声落翠微。”描述了山中寺庙里僧侣的生活情景。他们静静地躺在寺内,享受着宁静与平和。不时传来的钟声,悠扬地回荡在翠绿的山林之中,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禅意与祥和。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郑若庸
朝代:明

(约公元一五三五年前后在世)字中伯,号虚舟,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前后在世,年八十余岁。年十六,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隐支硎山,殚精诗古文,兼工词曲,有名吴下。赵王厚煜聘入邺,礼待优厚。若庸乃为著书,仿初学记、艺文类聚为类隽,凡二十年而书成,凡三十卷,分二十门。严嵩父子请见,不往。厚煜卒,(公元一五六o年)去赵居清源。以寿终。若庸诗与谢榛齐名,有北游漫稿二卷。《四库总目》所著曲有传奇大节记、五福记等三种,《曲录》今仅存一种。
猜你喜欢

子夜春歌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0)

送崔五太守

长安厩吏来到门,朱文露网动行轩。

黄花县西九折坂,玉树宫南五丈原。

褒斜谷中不容幰,唯有白云当露冕。

子午山里杜鹃啼,嘉陵水头行客饭。

剑门忽断蜀川开,万井双流满眼来。

雾中远树刀州出,天际澄江巴字回。

使君年纪三十馀,少年白皙专城居。

欲持画省郎官笔,回与临邛父老书。

(0)

寒食汜上作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0)

宫中题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0)

入朝洛堤步行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0)

怨歌行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