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屡昔来燕塞秋,相看近在月支头。
青囊丹灶自幽事,白马朱袍翻可愁。
世路悠悠常作客,江风飒飒独回舟。
何能白日生翰羽,访汝罗浮四百丘。
仙屡昔来燕塞秋,相看近在月支头。
青囊丹灶自幽事,白马朱袍翻可愁。
世路悠悠常作客,江风飒飒独回舟。
何能白日生翰羽,访汝罗浮四百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翁万达所作的《送胡思岩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仙屡昔来燕塞秋”,以仙人多次来到燕山之秋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预示着即将离别的场景。接着,“相看近在月支头”一句,将离别地点置于月支之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暗示了分别的不易。
“青囊丹灶自幽事,白马朱袍翻可愁。”这两句通过描述友人可能从事的隐居生活和穿着打扮,表达了对友人生活方式的羡慕与对离别的不舍。青囊丹灶象征着修炼与隐逸的生活,白马朱袍则可能是友人的装束,此处的“愁”字,既包含了对友人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离别的哀愁。
“世路悠悠常作客,江风飒飒独回舟。”这两句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离别后孤独漂泊的担忧,以及自己作为朋友的无奈与伤感。“世路悠悠”表达了人生的漫长与艰辛,“作客”则强调了离别后的异乡漂泊,“江风飒飒”与“独回舟”则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
最后一句“何能白日生翰羽,访汝罗浮四百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展翅高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自由自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未知旅程的关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
晓离青泥岭,暮度仙人关。
上如曳壁蜗垂涎,下如窜莽雉束翰。
曾闻阴平与三峡,舟车往往为摧残。
入蜀大抵无坦途,此地令人毛骨寒。
悬崖峭壁扼深谷,枯松怪石生其间。
魂惊目眩人蚁附,手扪足缩成盘跚。
古塞白骨几千载,野翁指点嗟复叹。
金人既入和尚原,又报百万开铁山。
漫倚河池蜀门户,要知捍蔽须长安。
阴风忽自远壑起,随奔雨雪千万里。
行人半载衣裳单,还胜樵夫冻欲死。
须臾雪霁云亦无,片月当空去人咫。
赵抃元非宰相才,七度过此徒劳哉。
新法可罢即当罢,如何却待安石来。
中原都无用武地,益州一隅非上计。
木牛流马竟何功,道险英雄难用智。
吁嗟纷纷不足数,我独有怀怀杜甫。
携家冻饥白水峡,犹自清歌无所苦,眼底荣华视如土。
《过铁山歌》【明·王云凤】晓离青泥岭,暮度仙人关。上如曳壁蜗垂涎,下如窜莽雉束翰。曾闻阴平与三峡,舟车往往为摧残。入蜀大抵无坦途,此地令人毛骨寒。悬崖峭壁扼深谷,枯松怪石生其间。魂惊目眩人蚁附,手扪足缩成盘跚。古塞白骨几千载,野翁指点嗟复叹。金人既入和尚原,又报百万开铁山。漫倚河池蜀门户,要知捍蔽须长安。阴风忽自远壑起,随奔雨雪千万里。行人半载衣裳单,还胜樵夫冻欲死。须臾雪霁云亦无,片月当空去人咫。赵抃元非宰相才,七度过此徒劳哉。新法可罢即当罢,如何却待安石来。中原都无用武地,益州一隅非上计。木牛流马竟何功,道险英雄难用智。吁嗟纷纷不足数,我独有怀怀杜甫。携家冻饥白水峡,犹自清歌无所苦,眼底荣华视如土。
https://shici.929r.com/shici/3vGr2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