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初日照扶桑,雾捲千峰见八荒。
遂使冲星朝玉帝,始知遇雨异秦皇。
山连瀛海三神出,水划中原万里长。
霁雪开云俱往事,丹梯南望迥苍苍。
天门初日照扶桑,雾捲千峰见八荒。
遂使冲星朝玉帝,始知遇雨异秦皇。
山连瀛海三神出,水划中原万里长。
霁雪开云俱往事,丹梯南望迥苍苍。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日出时分,天门初照,阳光洒在扶桑之上,雾气散去,千峰显现,视野开阔至八荒之地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冲星”和“玉帝”这样的意象,表达了对神圣力量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将之与历史上的秦皇进行了对比,暗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峦连接着瀛海,水划过中原大地,延绵万里,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辽阔。在经历了“霁雪”之后,云雾消散,往事如烟,诗人站在丹梯之上,向南眺望,只见一片苍茫,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远大的前程。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寓含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仙人昔是瑶池客,佩玉鸣銮生羽翮。
骑鲸千载说白云,弱水三万那可隔。
蓬瀛深处乃其家,无限真仙衣绛霞。
相呼酌醴劝蟠桃,安期大枣端如瓜。
龙吟虎啸众乐奏,神芝瑞草生奇葩。
愿将此意踵太古,自然之道非特誇。
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
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
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
后夜听钟鸣,应在寒山寺。
我本江汉客,十年官到京。
君为三吴士,歘有南雍行。
风波眇沿溯,水陆幸俱平。
是邦虽毁顿,生聚今尚成。
矧君勤令德,足以惠遗氓。
井邑应非旧,长江如故清。
岘山虽已赭,遗记尚纵横。
假日当访古,兵厨宜细倾。
客心终惮远,归意欲遐征。
郁纡怀土念,去往游子情。
待君成政日,繄我契归耕。
送别南归路,复班三岘荆。
离居何以慰,日夕伫休声。
七年如转首,复过此山头。
阅世兴衰异,伤时涕泪流。
嗟无补天手,岂有去乡愁。
渐觉山河异,凭高更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