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
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
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
后夜听钟鸣,应在寒山寺。
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
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
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
后夜听钟鸣,应在寒山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表达了僧人与世俗隔绝,与自然共生的境界。而"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精神世界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诗中多次使用"云"字,如"孤云"、"云林际",隐喻着僧人飘渺不定,却又自在的生活态度。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一句,通过对古人岁月的提问和对古迹的参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则赞美了僧人的高深智慧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可能是指诗人与僧人在过去的某个夏季相遇,而现在春天又有别离之情。"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则描绘了僧人的行踪无定,却始终停留在自然山林之间。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羡慕,以及自己对于世俗牵绊的心情。而"后夜听钟鸣,应在寒山寺"则描写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生平和精神世界的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