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相僧杨懒散》
《赠相僧杨懒散》全文
宋 / 张嵲   形式: 古风

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

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

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

后夜听钟鸣,应在寒山寺。

(0)
注释
长生:指仙道或长寿。
孤云:象征飘忽不定的心境。
托迹:寄身之意。
游心:指心灵的游历。
绛人:赤县之人,古代对中国的代称。
柏寝器:可能指珍贵的家具,暗示隐秘之事。
倚伏:深奥的道理或秘密。
方瞳:古人形容圣贤的眼睛,清澈明亮。
帆:代指船只。
锡:金属锡,这里指僧人的锡杖,寓指僧人。
逸兴:超脱世俗的兴致。
滞念:难以摆脱的思绪。
寒山寺:著名的古寺,常与钟声联系在一起。
翻译
野鹤本就追求长生,孤云没有固定的居所。
虽然栖身于尘世,但内心却超脱尘外。
请问那住在赤县的人,是否见过柏木制作的寝具?
其中深藏的微妙道理,令人惊叹于世。
夏日相识,如今春天却要分离了。
你乘船远去在烟雨之外,我则留在云林之间。
你的豪情向往远方,而我却被离愁牵绊。
深夜听到钟声,想必是在那寒山寺中响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表达了僧人与世俗隔绝,与自然共生的境界。而"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精神世界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诗中多次使用"云"字,如"孤云"、"云林际",隐喻着僧人飘渺不定,却又自在的生活态度。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一句,通过对古人岁月的提问和对古迹的参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则赞美了僧人的高深智慧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可能是指诗人与僧人在过去的某个夏季相遇,而现在春天又有别离之情。"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则描绘了僧人的行踪无定,却始终停留在自然山林之间。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羡慕,以及自己对于世俗牵绊的心情。而"后夜听钟鸣,应在寒山寺"则描写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生平和精神世界的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张嵲

张嵲
朝代:宋   字:巨山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生辰:1096—1184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你喜欢

奉送凌汝成中丞抚郧阳因柬汪中丞伯玉

才闻抗疏乞林丘,又见除书出帝州。

北极烟云时自变,东山花月未堪留。

地分秦楚连中夏,城带郧襄控上游。

羊杜只今高宴会,千秋岘首失风流。

(0)

闻南中流言有感·其一

入春忧病未堪除,弹指浮荣业已虚。

时到覆蕉能得鹿,事违缘木可求鱼。

鲛珠掬就机头泪,贝锦裁将箧里书。

总为世途成湿束,江湖天远纵吾如。

(0)

过故胡都谏祁礼作

两朝华省见风棱,万死孤臣气转增。

枕草半沾忧国泪,饭蔬分供坐禅僧。

人才论后多中驷,佛意明时失小乘。

不信宦情夷甫薄,期君寒色对篝灯。

(0)

倪舍人八十有三矣犹能跨马见访招提赠以佳句第用赐环为慰差非鄙怀聊抒奉答

紫薇舍人冰玉姿,跃马看山犹未衰。

生平颇诧和郢句,此日见为招湘辞。

世才沾沾足自喜,余发种种奚能为。

明年物色五湖畔,却挂羊裘君始知。

(0)

答于鳞

岁晏天高首重回,中原万里一书来。

峥嵘未病惊人笔,黯澹长浮避客杯。

雁后江湖开气象,灯前风雨失时才。

自怜身隐文焉用,纵有微吟懒向裁。

(0)

齐东王故邸怀旧游有作

尚忆梁园设醴辰,湖帘乳燕赤榴新。

榴分安石珊瑚细,醴出中山琥珀醇。

明月如悬飞盖影,春风忽散曳裾人。

何当华屋飘零句,把向羊昙醉里论。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