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荒残赋役频,故家斤斧到荆榛。
年来桃李春风闹,谁识承平雨露身。
兵后荒残赋役频,故家斤斧到荆榛。
年来桃李春风闹,谁识承平雨露身。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社会的荒凉与凋敝,以及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兵后荒残”、“赋役频”等词句,展现了战乱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接着,“故家斤斧到荆榛”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繁华之家被砍伐一空,只剩下荒芜的景象,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结构的破坏。
后两句“年来桃李春风闹,谁识承平雨露身”,对比鲜明。一方面,战乱过后,自然界的春天依然生机勃勃,桃李花开,春风吹拂,一片热闹景象;另一方面,却无人能感受到这和平时期的恩泽,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即使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也难以寻找到真正的安宁与幸福。整首诗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子功宗室隽,一柱屹苍苍。
投身冠盖窟,所向率披猖。
宏论震俚耳,百川吸满觞。
颇笑中垒尉,岂羡执戟郎。
胡为学蠹鱼,梦入编简香。
作字拟羲献,赋诗逼齐梁。
兹行宰剧邑,人谓挟风霜。
我言百里小,未得施寸长。
上司督租赋,文檄日一箱。
扪此空洞腹,馀事皆秕糠。
耆旧王与董,骨朽神不僵。
努力肥百姓,二子立道傍。
平湖镜净中,背贴青峰峦。
去郭二十里,金碧辉波澜。
是曰宝华境,万象郁以盘。
壮哉窣堵坡,一瞰天地宽。
谁怀堕尘鞅,几欲招飞鸾。
我生眇何能,山水情所安。
扁舟几来斯,不为开愁端。
意到自行乐,樽酒那追欢。
何时结青莲,超适心外观。
尘迹身两忘,浩然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