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杉松石径幽,暗泉一带抱山流。
长廊隐隐丹青古,香雾濛濛日夜浮。
缺月有情还委照,羁人无语独登楼。
急呼老瓦招欢伯,为洗胸中万斛愁。
下马杉松石径幽,暗泉一带抱山流。
长廊隐隐丹青古,香雾濛濛日夜浮。
缺月有情还委照,羁人无语独登楼。
急呼老瓦招欢伯,为洗胸中万斛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寺图景。开篇“下马杉松石径幽”、“暗泉一带抱山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隐逸与孤寂的氛围。接下来,“长廊隐隐丹青古”、“香雾濛濛日夜浮”,则是对寺庙建筑和其中弥漫着的神秘气息进行刻画,给人以历史的沉淀感和超凡脱俗的美感。
“缺月有情还委照”一句,则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这里,“缺月”象征着不圆满或寂寞,而“有情”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不无哀愁。
紧接着的“羁人无语独登楼”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独自登楼时的心境。羁绊于尘世而无法解脱,心中充满了沉重的情感,却又无言可表达。
最后两句,“急呼老瓦招欢伯,为洗胸中万斛愁”,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和情感的驱使下,寻求解脱之法。这里的“老瓦”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侣,而“欢伯”则是一种亲昵的称呼。诗人急切地呼唤着,希望能找到心灵上的慰藉,以洗净胸中堆积如山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寺庙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
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
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
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此际寸肠万绪。
惨愁颜、断魂无语。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
伤心脉脉谁诉。但黯然凝伫。暮烟寒雨。
望秦楼何处。
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
远坊寂寂门尽闭,只有烟月无人行。
谁家小楼歌恼侬,馀响缥缈萦帘栊。
苦心自古乏真赏,此恨略与吾曹同。
归来空斋卧凄冷,灯前病骨巉巉影。
独吟古调遣谁听,聊与梅花分夜永。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
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
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
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
一金短贩儿,岂暇议得丧。
但怜反覆间,观者为惆怅。
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
寄身爱憎间,得失真一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