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清寒房静,残月在西壁。
悄悄灯影微,尸坐弃枕席。
井华饮蟾蜍,玄云成五色。
明知非世谋,精诣在六籍。
我行长淮浪,冻树挟春碧。
梦子白纻宽,双眸炯空激。
书来屡在手,此意何的的。
数回不成欢,远别乃复恻。
归雁临风翔,先之寄深忆。
竹清寒房静,残月在西壁。
悄悄灯影微,尸坐弃枕席。
井华饮蟾蜍,玄云成五色。
明知非世谋,精诣在六籍。
我行长淮浪,冻树挟春碧。
梦子白纻宽,双眸炯空激。
书来屡在手,此意何的的。
数回不成欢,远别乃复恻。
归雁临风翔,先之寄深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桷在淮河渡口思念远方友人的情景。首句“竹清寒房静,残月在西壁”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竹林与清寒的房间相映成趣,残月挂在西壁,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接着,“悄悄灯影微,尸坐弃枕席”,描述了室内昏暗的灯光下,诗人独自一人,仿佛遗忘了时间与空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井华饮蟾蜍,玄云成五色”一句,通过饮井水和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明知非世谋,精诣在六籍”,表达了诗人虽然明白世俗的追求并非他的目标,但他依然专注于经典书籍的学习与研究,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我行长淮浪,冻树挟春碧”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淮河岸边,看到冰封的树木中透露出春天的绿意,象征着即使在严冬,生命与希望也依然存在。接下来,“梦子白纻宽,双眸炯空激”则通过梦境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书来屡在手,此意何的的。数回不成欢,远别乃复恻。归雁临风翔,先之寄深忆。”诗人反复收到友人的书信,但内心的喜悦却难以完全表达,离别的伤感油然而生。归雁在风中飞翔,似乎预示着友人即将归来,诗人借此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豫樟材之雄,拔地恒千尺。
冥将霄汉迫,密是鸾皇室。
斩伐遭时艰,根荄走石壁。
先公馀后泽,条肄今矹硉。
又复储楝梁,溪山再开辟。
树德必务滋,垂猷远翼翼。
幽斋荫潇洒,弦诵终日夕。
成蹊者桃李,充牣皆黍稷。
乐地贵名教,高风仰贤式。
蔽芾晋公槐,苍寒孔明柏。
邦人所敬恭,君子以观德。
理有太极,至全而纯。厥分动静,曰为阳阴。
化育之妙,运行无垠。维帝降衷,赋于下人。
凡人之生,其禀匪殊。匪厚于圣,匪薄于愚。
是谓成性,至善弗渝。存而又存,乃其本初。
道由此出,义由此立。存之之功,弥久不息。
维其不息,与圣合德。与天为一,天之牖民。
亦孔之明,如何愚人。自戕其成,幸兹哲人。
日夕战兢,尚克敬哉,以无忝尔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