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无事懒搊筝,小捲虾帘坐听莺。
客到不劳鹦鹉报,隔溪吹到踏歌声。
绿窗无事懒搊筝,小捲虾帘坐听莺。
客到不劳鹦鹉报,隔溪吹到踏歌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绿窗之下的悠闲生活状态。
首句“绿窗无事懒搊筝”,以“绿窗”点明环境的清新与雅致,“无事”则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情,“懒搊筝”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慵懒与放松的状态,仿佛筝声已不再是日常的娱乐,而是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次句“小捲虾帘坐听莺”,通过“小捲虾帘”这一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欣赏,她轻轻卷起窗帘,让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鸟鸣进入室内,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坐听莺”则直接描绘了她静心聆听鸟鸣的情景,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第三句“客到不劳鹦鹉报”,巧妙地运用了“鹦鹉报客”的典故,意指客人来访时无需通过鹦鹉来通报,因为主人公已经通过窗户感受到了外界的变化。这不仅体现了主人的细心与周到,也暗示了她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和对生活的敏锐感知。
最后一句“隔溪吹到踏歌声”,将画面推向了更广阔的背景。溪水的潺潺声与远处传来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乡村风景画。这里的“踏歌声”可能是指农人在田间劳作时所唱的歌谣,或是村中节日庆典的欢声笑语,它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与情感的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乐趣与平静的心境,以及对周围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受,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意美感。
敬亭山属谢家诗,太白重来又一奇。
天既生才宜用世,士多有志不逢时。
屠龙合让高人手,扪虱才堪童子师。
大厦支颠要梁木,独甘杞菊老天随。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峣埆。
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
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
教诏弥谆谆,听受祇藐藐。
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
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
重贻宵旰忧,顾盼求卓荦。
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
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
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
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
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
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
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宋·陆九渊】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峣埆。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教诏弥谆谆,听受祇藐藐。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重贻宵旰忧,顾盼求卓荦。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https://shici.929r.com/shici/uutWF.html
山有乔峰水有涛,未能容屐岂容舠。
非无仁智斯为乐,少有登临不惮劳。
言味止知甘脍炙,语真谁是识琼瑶。
自惭不尽人才处,长恨今人论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