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深溪春事幽,文章千古说风流。
我今犹恨当时笔,欠写新亭一段愁。
高竹深溪春事幽,文章千古说风流。
我今犹恨当时笔,欠写新亭一段愁。
这首诗《书兰亭记后》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通过“高竹深溪春事幽,文章千古说风流”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春日景象,竹林高耸,溪水潺潺,春意盎然,自然之美与文人风雅相映成趣。接下来,“我今犹恨当时笔,欠写新亭一段愁”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在作品中充分表达内心情感的遗憾,新亭之愁,或许是对历史、人生或某种特定情境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也反映了其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和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人生九州閒,泛泛水中木。
漂浮随风波,邂逅得相触。
始我与夫子,得官同一州。
相逢皆偶然,情义乃绸缪。
我于人事疏,而子久矣修。
磨砻以成我,德大不可酬。
乖离今六年,念子未尝休。
岂不道相逢,但得顷刻留。
欢喜不满颜,长年抱离忧。
古人有所思,千里驾车牛。
如何咫尺间,而不与予游。
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
念彼磊落者,心颜两惭羞。
剡山碧榛榛,剡水日夜流。
山行苦无巇,水浅亦可舟。
使君子所善,来檄自可求。
何时子来意,待子南山头。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