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
有味是贫琳馆俸,无功于懒玉函方。
自参老子鼻端白,未羡诸公腰下黄。
蔗境渐佳惟习静,笔床茶灶并荒唐。
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
有味是贫琳馆俸,无功于懒玉函方。
自参老子鼻端白,未羡诸公腰下黄。
蔗境渐佳惟习静,笔床茶灶并荒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和心境。"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态。"有味是贫琳馆俸,无功于懒玉函方"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精神上的自足。
"自参老子鼻端白,未羡诸公腰下黄"则表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随,以及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超脱。接下来的"蔗境渐佳惟习静,笔床茶灶并荒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山中静修、养心养性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其语言简洁自然,意境幽深,是一首具有高尚情操和深远意趣的山水田园诗。
冷空澹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
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乘盖争避处。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
今夕出佳月,银汉泻高寒。
风缠云卷,转觉天陛玉楼宽。
疑是金华仙子,又喜经年药就,倾出玉团团。
收拾江河影,都向镜中蟠。横霜笛,吹明影,到中天。
要令四海瞻望,千古此轮安。
何岁何年无月,唯有谪仙著语,高绝不能攀。
我欲唤空起,云海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