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树绿依依,澄江去棹微。
人烟连极浦,僧舍对残晖。
山迥云来白,林深客到稀。
红尘多少事,即此可忘机。
远树绿依依,澄江去棹微。
人烟连极浦,僧舍对残晖。
山迥云来白,林深客到稀。
红尘多少事,即此可忘机。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云山小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画面。首句“远树绿依依”,以远山近树的绿色交织,展现出山野的生机与静谧。次句“澄江去棹微”,江水清澈,舟行其上,轻舟渐行渐远,给人以悠然之感。
“人烟连极浦”描绘了远处的人家炊烟袅袅,与江边的尽头相连,显示出人间烟火气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接下来,“僧舍对残晖”则转向了宁静的寺庙,夕阳余晖洒在僧舍之上,增添了几分禅意和寂寥。
“山迥云来白,林深客到稀”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开阔和树林的幽深,云朵飘过,访客稀少,更显出环境的清幽和远离尘世的宁静。最后两句“红尘多少事,即此可忘机”,诗人借此表达对尘世纷扰的超脱,认为这样的山水之间,足以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达到心灵的净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喧嚣、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