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往年一士夫劝勿作诗作此以晓之·其五》
《往年一士夫劝勿作诗作此以晓之·其五》全文
明 / 杨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罪人岂是好吟诗,诗是罪人自得时。

独咏一声心已解,此身此罪正相宜。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往年一士夫劝勿作诗作此以晓之(其五)》,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诗中蕴含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首句“罪人岂是好吟诗”,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揭示出诗人并非出于本性喜爱吟诗,而是因为某种情境或心境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情感。这种自我认知,既是对自身创作动机的反思,也是对诗歌本质的一种探索。

接着,“诗是罪人自得时”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诗歌与个人情感状态之间关系的理解。这里的“罪人”并非指实际的罪犯,而是泛指处于某种特定情绪状态下的个体。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时刻,诗歌成为了情感的出口,是心灵得以释放和表达的方式。

“独咏一声心已解”,描绘了诗人独自吟诵诗歌时内心的解脱感。通过诗歌的创作与朗诵,诗人的心灵得到了释放,困扰或压抑的情绪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歌对于个人情感的疗愈作用,也体现了艺术对于心灵的净化力量。

最后,“此身此罪正相宜”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在诗人看来,他的身体与罪孽,与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关系。这不仅仅是对诗歌功能的肯定,更是一种对生命状态的深刻领悟。诗人通过诗歌,找到了与自己情感、生活乃至命运相契合的方式,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赎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以及诗歌在个人情感调适和精神世界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之作,更是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入探讨。

作者介绍

杨爵
朝代:明

(1493—1549)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猜你喜欢

送徐殿院回乡

三十年来人委靡,如今劲节似秋横。

三条鲠亮为时重,一叶翩翾去国轻。

莘老不还司谏职,廖公应显出台名。

遐冲尚赖精神折,未许林泉得隐声。

(0)

春感

柳花衮雪春冥冥,溪风一夜吹为萍。

萍随风去渺流水,人生无根亦如此。

故山入梦草芊芊,半窗疏雨寒食天。

晓来白发稀可数,多少朱颜化黄土。

高原冉冉青烟斜,麦饭洒松能几家。

子规叫残金粟暮,茧纸兰亭已飞去。

(0)

萱草

近种鹿葱碧,初抽鹄觜黄。

千年入风雅,一草寄纲常。

澹日空阶影,馀春宫佩香。

此时忧正切,对尔可能忘。

(0)

水调歌头·其一次赵帅开西湖韵

湖波涨新绿,环绕越王山。

棠斋清昼馀暇,赢得静中观。

四面屏围碧玉,十里障开云锦,冰鉴倒晴澜。

目送孤鸿远,心与白鸥闲。隘游人,喧鼓吹,杂歌欢。

晓天澄霁,花羞柳妒怯春寒。

好在风光满眼,只恐阳春有脚,催诏下天关。

剩写鹅溪幅,归去凤池看。

(0)

留题李颉林亭

兼琴枕鹤经,尽日卧林亭。

啼鸟自相语,幽人谁欲听。

半阑花籍白,一径草盘青。

何必对樽酒,此中堪独醒。

(0)

山阁夏日寄黄大茂才

几日无缘见叔度,令人鄙吝不能忘。

新篁绕阁薰风细,还肯时来纳晚凉。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