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扶颠隮,身陷网罗。先忧特为此心多。
气吞天际长虹势,手障人间东逝波。
楼上秦曲,军前楚歌。英雄羽客总消磨。
惟有忠灵永不散,与君携手吊湘娥。
志扶颠隮,身陷网罗。先忧特为此心多。
气吞天际长虹势,手障人间东逝波。
楼上秦曲,军前楚歌。英雄羽客总消磨。
惟有忠灵永不散,与君携手吊湘娥。
这首诗《踏莎行·有感六首(其四)》由明代诗人杨爵创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壮丽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忠诚精神的颂扬。
首句“志扶颠隮,身陷网罗”描绘了主人公虽有扶助危难之志,却身陷困境的无奈与悲凉。接着,“先忧特为此心多”表达了主人公因忧虑而心绪繁重,体现了其深沉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气吞天际长虹势,手障人间东逝波”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以长虹和东逝之波为喻,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豪迈的气概和阻挡历史洪流的决心,寓意着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楼上秦曲,军前楚歌”引用了历史典故,秦曲和楚歌分别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这里用来象征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面对复杂历史情境时的复杂心情。
“英雄羽客总消磨”一句表达了对英雄和隐士的惋惜之情,指出他们的才华和理想往往在现实面前被消磨,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惟有忠灵永不散,与君携手吊湘娥”则将主题升华至对忠诚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忠魂不散,与君共悼,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哀思,也是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永恒颂歌。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忠诚精神的颂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洞察。
金陵城中无纤鳞,一鱼往往重六钧。
脊梁专车尾梢云,肉如大武千秋筋。
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
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
洞庭枨子青欲黄,香肤作线醯作浆。
供侬朝吃复晚吃,秃尾槎头俱避席。
可怜秋浦好秋山,侬眼未饱即北还。
江神挈月作团扇,一夜挥风卷波面。
留侬看山仍看江,更荐鲜鱼庖玉霜。
江神好意那可忘,江神恶剧那可当。
吾乡李君磊嵬胸,夜持云梯倚秋空。
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
束归丹灶和玉桂,燧出绿雾霏鸾龙。
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
庾岭霜林和靖园,掇入生绡供戏剧。
幻松作璧璧作梅,豪气勃郁尚不开。
琼艘满釂梅雪下,吐出西湖有声画。
恶风夜半阻归船,端欲留人作胜缘。
千里携家观竞渡,五湖新涨政黏天。
棹翻波浪山如雪,醉杀儿郎喜欲颠。
得去更佳留亦好,吾曹何处不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