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离离浮纸肤,翠攒百叠山模糊。
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
依然灌莽带茅屋,亦复断渚迷菰蒲。
冈峦出没互隐见,明晦阴晴日千变。
平生未省识匡庐,玉削芙蓉正当面。
宛转香垆霏紫烟,依稀梦泽分秋练。
未遂扁舟梦里游,酒醒独展灯前卷。
问谁能事夺天工,前元画史推高公。
已应气概吞北苑,未合胸次饶南宫。
南宫已矣北苑死,百年惟有房山耳。
秪今遗墨已无多,窗前把卷重摩挲。
世间吮笔争么么,扫灭畦径奈尔高公何。
春云离离浮纸肤,翠攒百叠山模糊。
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
依然灌莽带茅屋,亦复断渚迷菰蒲。
冈峦出没互隐见,明晦阴晴日千变。
平生未省识匡庐,玉削芙蓉正当面。
宛转香垆霏紫烟,依稀梦泽分秋练。
未遂扁舟梦里游,酒醒独展灯前卷。
问谁能事夺天工,前元画史推高公。
已应气概吞北苑,未合胸次饶南宫。
南宫已矣北苑死,百年惟有房山耳。
秪今遗墨已无多,窗前把卷重摩挲。
世间吮笔争么么,扫灭畦径奈尔高公何。
这首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题高房山横轴》。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春云、山峦、流水、江湖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水画的精髓与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春云轻浮于山峦之上,山色浓淡相间,仿佛百叠翠绿堆砌。接着,诗人想象山间云雾散去后,流水潺潺,仿佛将万里江湖浓缩于咫尺之间。随后,画面转向了山林间的村落,茅屋与水草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山峦时隐时现,明暗变化,展现出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美。
诗人自述对庐山的向往,将其比作玉雕的芙蓉,直接映入眼帘。香炉峰的紫色烟云与梦泽的秋练般水面,相互映衬,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实现梦游庐山的愿望,只能在酒醒之后,独自展卷欣赏这幅画作。
诗中表达了对高房山画艺的高度赞赏,认为其技艺可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媲美,甚至超越了古代画师的成就。诗人在赞美之余,也流露出对艺术传承与时间流逝的感慨,感叹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房山的遗墨已不多见。最后,诗人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模仿者不屑一顾的态度,强调了高房山画作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徵明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也反映了他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对高房山画作的崇高评价。
年来衰懒,渐无心赏遍,目前佳趣。
寂寂墙险春荠老,不到先生鼎俎。
诗卷寻医,禅林结局,酒入昏田务。
山头云气,为谁来往朝暮。
犹有筇杖多情,扪萝踏石,坠半严华雨。
更向葭丛摇短艇,惊起飞鸿烟渚。
横玉凄清,焦桐古淡,一笑忘千虑。
更阑人静,此声今在何处。
冯夷微怒,被鲛人水府,织成绡縠。
何处飞来双白鹭,点破一溪寒玉。
岸柳烟迷,海棠酒困,赢得春眠足。
凭栏搔首,为谁消遣愁目。
遥想居士床头,竹渠新雨。
溜瓮中春醁。
不惜千钟为客寿,倒卧南山新绿。
晚月催归,春风留住,费尽纱笼烛。
恍疑仙洞,梦游天柱林屋。
蓬莱一岛,卧长烟千柳,西溪幽趣。
苜蓿盘中初日上,不把胾臑充俎,和月栽松,饶云买石,只此为家务。
倚楹清啸,断霞斜倚天暮。
闻道块磊浇胸,槎牙肝肺,劝笔端风雨。
壁上潇湘秋一帧,影落荻花洲渚。
暗浦潮生,寒矶雪化,无复风,原空格,从吴校尘虑。
此时渔父,短蓑合在何处。
家住苕西,小池映、青山一曲。
翠深里、猿呼鹤应,短墙低屋。
麦影离离翻翠浪,泉声нн敲寒玉。
怪夜来、有蚁出糟床,篘新绿。
和月种,南阳菊。
饶云买,淇园竹。
任蛮争触战,世间荣辱。
两目未消凭远恨,一筇费尽登山足。
便棹舟、炊火荻花中,鲈鱼熟。
卷尽珠帘,楚天迥、阑干几曲。
最好是、瑶台归路,月翻银屋。
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
看橘林、霜浅未全黄,犹悬绿。
悠然意,渊明菊。
真如指,国师竹。
者是非识破,都无荣辱。
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
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