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午尘喧息,天光入望清。
飞花过鸟逐,垂柳跃鱼惊。
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
残春心不展,肠断数声莺。
日午尘喧息,天光入望清。
飞花过鸟逐,垂柳跃鱼惊。
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
残春心不展,肠断数声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午后静坐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机。首联“日午尘喧息,天光入望清”写出了午后的宁静,尘嚣暂息,天光清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飞花过鸟逐,垂柳跃鱼惊”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景象,花朵随风飘落,鸟儿追逐嬉戏,垂柳轻摆,鱼儿受到惊扰,这些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后半部分“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则转而描写雨后的宁静与山色的美丽,溪水不再潺潺,云雾散去,山峦呈现出一片翠绿,画面由动转静,色彩由深转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最后,“残春心不展,肠断数声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虽然眼前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心中却因意识到春天即将结束而感到忧伤,莺啼声声,似乎也在为春天的离去而哀鸣,情感真挚,引人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乃翁昔梦飞入月,东字分明篆银阙。
明朝占梦占者云,一甲八人更何说。
绍兴大对奏集英,天风吹下胪传声。
作者七人拜恩了,乃翁甲科第八名。
十年一武可凤沼,邵阳别驾今宿草。
子今端能读父书,伏犀美髯一似渠。
当时父执今左相,鸿钧播作幕府梧。
问天一雪乃翁屈,早入鹓行缀簪笏。
越台海山清更雄,曲江间出曲江公。
宪台师表光且耿,濂溪留下濂溪井。
赵侯端是宋间平,妙年策名千佛经。
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槎移使星。
岭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寄声多贺帽子峰,今岁峰头有霜雪。
大江日东流,我坐自向西。
亦复拜新月,不为学蛾眉。
恭惟月生处,下临故园池。
青松一万株,牡丹三千枝。
床下枕北山,檐前漱南溪。
岁岁身不到,夜夜魂必归。
魂归谅何益,梦觉心自怡。
魂梦尚如许,而况真归兮。
前日至邬子,西山出湖湄。
如见乡人面,一笑相娱嬉。
旅情得暂欣,乡愁动长思。
今朝发康郎,一路能相随。
我船趋都昌,回首尚见之。
偶尔转港汊,极目烟水迷。
不得一揖别,悔懊庸可追。
二子同游石人峰,深行翠筱黄茅中。
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
来时犹自闻鸡犬,且行且语不觉远。
上头无梯下无岸,前头难攀后难返。
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
草根一把牛骨骼,血点溅地惊人心。
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后空王宅。
野僧闻此叫绝天,拊破禅床椎倒壁。
荒山岂有吹笛声,乃是卧虎鼻息鸣。
二子归来向侬说,犹道兹游最清绝。
兹游清绝岂不佳,二子性命如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