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馀烽犹可燖,东墙阴影又相侵。
可怜歌舞燕台夜,一任踰垣莫与禁。
南岭馀烽犹可燖,东墙阴影又相侵。
可怜歌舞燕台夜,一任踰垣莫与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对比的画面。首句“南岭馀烽犹可燖”,以“南岭”象征历史的深远与辽阔,“馀烽”则暗示着过去战争的痕迹,而“犹可燖”则表达了对这些历史记忆的深刻反思和回味。接着,“东墙阴影又相侵”,通过“东墙”与“阴影”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略带压抑的氛围,仿佛历史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人们的生活之上。
“可怜歌舞燕台夜”,这一句将场景切换至繁华与欢乐之中,燕台之夜的歌舞盛宴,与前文的战争与阴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最后,“一任踰垣莫与禁”,表达了对那些试图逃避现实、追求自由之人的宽容与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规则与道德约束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思考,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哲理意味。
空山菊花瘦如棘,倾倒满地枝三尺。
阴风冷雨不相贷,烂草苍苔共狼藉。
人虽委弃渠自香,讵必泛酒登华堂。
君不见仁人志士穷死眉山阳,空使后世传文章。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无著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