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山子近边夷,度得之流半是奚。
共语问酬都不会,可怜祇解那斯祁。
红螺山子近边夷,度得之流半是奚。
共语问酬都不会,可怜祇解那斯祁。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红螺山和尚的作品,表达了对佛法修行与世俗交流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红螺山子近边夷,度得之流半是奚"中的“红螺山子”指的是诗人自己,而“近边夷”可能暗示他所在的寺庙或修行地接近尘世,“度得之流半是奚”则描绘了一种既有僧众渡过世间烦恼,也有一些人的心态如同流水,难以捉摸的情景。
"共语问酬都不会,可怜祇解那斯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俗人交流的无奈。"共语问酬"意味着共同的话题和回应,而"都不会"则表示这些尝试都是徒劳的;"可怜"表露了一种同情之心,认为世人难以真正理解佛法的深奥,最后"祇解那斯祁"则是对那些能够领悟真理的人感到欣慰。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僧俗之间交流的困境以及对于少数能够通晓佛旨的人所持有的赞赏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