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无著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无著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书焦山纶长老壁》。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禅宗的修行与悟道之谜。
法师住焦山,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居住于此。这反映出禅师超越物质空间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心灵游走在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诗人来询问佛法,法师却沉默不语。这并不意味着法师无言以对,而是因为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根本问题,他选择了沉默作为回应。
接下来的“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就像长发的人不会因发长而感到苦恼一样,禅师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体悟,也是一种本能的、无需外界干扰的过程。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面对未知时的迷茫与困惑。夜晚的不安,反映出心灵的不定和寻找安宁的渴望。最后,“归来被上下,一夜无著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与不安,没有找到真正的心灵栖息之所。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则显示出一种对未来、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尽管话语简单直接,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和人生体验。诗人以这样的心境去问法师,而法师只是笑着点头,给予了默许。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生活与修行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追求内在真理的心灵旅程。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今年举进士,必谁登高第。
孙传及孙仅,外复有丁谓。
到京见陈访,好尚同韩洎。
馆中诸仙郎,纶閤贤三字。
翰林四主人,列辟群英粹。
奔腾走大名,淜轰天邑沸。
怒浪航斯济,骏蹄御良辔。
缘险径梯空,饿肠劳填味。
我何为欣欢,名身苦将悴。
北塞绝戎勋,南荒政遭坠。
焦焦家殚穷,口众食增累。
雏豝余十辈,业学莫能器。
发白壮心衰,不觉老之至。
跼缩步九衢,羞畏同腐婢。
仰瞻尔数子,吾道终焉寄。
无为忽于予,斯文幸专继。
碧桃红杏,迟日媚笼光影。
彩霞深,香暖熏莺语,风清引鹤音。
翠鬟冠玉叶,霓袖捧瑶琴。
应共吹箫侣,暗相寻。
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
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澹拂黄。
闲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
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凤髻绿云丛,深掩房栊。
锦书通,梦中相见觉来慵。
匀面泪,脸珠融。
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
小楼中,春思无穷。
倚阑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起东风。
斜日照帘,罗幌香冷粉屏空。
海棠零落,莺语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