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巷向陂斜,回阳噪乱鸦。
农桑子云业,书籍蔡邕家。
暮叶初翻砌,寒池转露沙。
如何守儒行,寂寞过年华。
柳巷向陂斜,回阳噪乱鸦。
农桑子云业,书籍蔡邕家。
暮叶初翻砌,寒池转露沙。
如何守儒行,寂寞过年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末冬初的景象,环境氛围给人以静谧和寂寞之感。首句“柳巷向陂斜”表明柳树成行,叶子开始萎黄,随着季节的转换而渐渐枯萎。"回阳噪乱鸦"则是描写夕阳下的乌鸦啼叫声,不仅是对环境氛围的刻画,也映射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接着,“农桑子云业”指的是农业生产即将结束,转入室内进行纺织等活动的场景。"书籍蔡邕家"则显示诗人可能是位学者,对于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与著名学者蔡邕相提并论。
在“暮叶初翻砌,寒池转露沙”中,暮色的树叶开始覆盖在长满杂草的小路上,而寒冷的水塘边缘积累着薄冰,这些景象都烘托出一种秋末的萧瑟感。
最后,“如何守儒行,寂寞过年华”则是诗人对于如何坚持自己的学问和品德操守感到困惑,同时也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淡漠。这里的“儒行”可能指的是儒家学说或是诗人的个人修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修养的重视与困惑。
华月出东海,万国同中秋。
冰轮转碧落,风露声萧飕。
坐数寒桂枝,扶疏应九州。
老兔毛欲脱,杵旧不足谋。
琼瑶十二重,空锁嫦娥愁。
天道日左旋,长河亦东流。
人生望朱颜,灵药安可求。
不如天津桥,幸遇董糟丘。
一笑万事失,黄发升瀛洲。
马朔连传檄,燕齐一纵观。
助边新挽粟,过阙更弹冠。
子喜亲重贵,兄兼弟两难。
暮云凝望眼,秋色压归鞭。
鹏路三千里,龙楼十几阑。
风回光禄酒,日射翰林盘。
此别真馀宠,何时定续谈。
为君兴远思,欲看海生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