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落尽倚危阑,寂寂秋灯照夜残。
二十馀年多少事,此心虽在不胜寒。
梧桐落尽倚危阑,寂寂秋灯照夜残。
二十馀年多少事,此心虽在不胜寒。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对梧桐落叶、秋灯映照、时间流逝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凄凉的意境。
首句“梧桐落尽倚危阑”,以梧桐落叶的形象开篇,梧桐树是秋季的象征,落叶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倚危阑的动作,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透露出一种面对岁月变迁的无奈与无力感。
次句“寂寂秋灯照夜残”,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寂。秋灯的微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渺小,它照亮的只是短暂的瞬间,却无法驱散四周的寒冷与孤独。这里的“夜残”不仅指夜晚即将过去,也暗含着生命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
后两句“二十馀年多少事,此心虽在不胜寒”,将时间的跨度拉长到二十年,通过“多少事”的追问,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尽管心中仍存有对过去的眷恋与不舍,但面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内心的温暖与热情似乎难以抵挡外界的寒冷与孤独。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转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与冷清的感伤,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玄宫云气暖,玉瓶春酒香。
乱山碧霞里,锦幛相低昂。
青童奏仙歌,半空鸾鹄翔。
飘飘兴方逸,奕奕思何长。
便呼张仲蔚,尔来共衔觞。
吕生褒衣人,置之亦何妨。
谑浪古松下,攲倾琪树傍。
惟兹遂真性,谁复笑楚狂。
嵩高两道士,亦来与徜徉。
劝我餐金波,遗以辟谷方。
于时政酣畅,仰观天茫茫。
不暇谭玄理,邀之入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