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月出东海,万国同中秋。
冰轮转碧落,风露声萧飕。
坐数寒桂枝,扶疏应九州。
老兔毛欲脱,杵旧不足谋。
琼瑶十二重,空锁嫦娥愁。
天道日左旋,长河亦东流。
人生望朱颜,灵药安可求。
不如天津桥,幸遇董糟丘。
一笑万事失,黄发升瀛洲。
华月出东海,万国同中秋。
冰轮转碧落,风露声萧飕。
坐数寒桂枝,扶疏应九州。
老兔毛欲脱,杵旧不足谋。
琼瑶十二重,空锁嫦娥愁。
天道日左旋,长河亦东流。
人生望朱颜,灵药安可求。
不如天津桥,幸遇董糟丘。
一笑万事失,黄发升瀛洲。
这首《中秋对月》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圆人欢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深沉的人生哲思。
首先,开篇“华月出东海,万国同中秋”以壮丽的景象拉开序幕,月亮从东方升起,象征着团圆与和谐,同时“万国同中秋”则表达了全球华人共度佳节的美好愿景。接下来,“冰轮转碧落,风露声萧飕”描绘了月亮在碧蓝的天空中缓缓转动,清风与露水的声音交织成一曲宁静的乐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坐数寒桂枝,扶疏应九州”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静谧与祥和,人们围坐在桂花树下,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安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股温馨的气息所包围。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老兔毛欲脱,杵旧不足谋”这一比喻,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更迭与人生的无常联系起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
“琼瑶十二重,空锁嫦娥愁”则借嫦娥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琼瑶象征着高洁与美丽,但最终只能成为无法触及的梦。最后,“天道日左旋,长河亦东流”以宇宙的永恒规律为背景,指出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浩瀚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人生望朱颜,灵药安可求”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生命无常的深深忧虑,而“不如天津桥,幸遇董糟丘”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豁达态度,认为与其追求虚幻的长生不老,不如珍惜眼前人,享受当下的快乐。最后,“一笑万事失,黄发升瀛洲”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达了人生智慧——一个微笑就能化解一切烦恼,即使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也能在心灵的乐园中找到幸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命、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既有浪漫主义的幻想,又蕴含着现实主义的智慧,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鄙生秉愚尚,与世实龃龉。
寄身轩裳内,懒惰众不数。
朅来西都游,获并丞相府。
命驾多从君,载酒即得侣。
洛水南北涯,胜事著自古。
名园蔼相望,香刹屹时睹。
最怜薛家溪,架阁在西浒。
浑流激石来,知自嵩少雨。
如从柁楼下,夜听潮生浦。
采珠樱在盘,剥玉笋登俎。
杂花虽云晚,红白尚可取。
兴来倒冠巾,万中一尘土。
想在京辇日,耳目塞如堵。
出憎车马喧,坐厌名利语。
幸兹清景对,醉死亦吾所。
轩冕予已轻,山水君所栾。
相逢说高兴,南望欲奔趠。
今君被国恩,明刑弼予教。
群公许风棱,列郡瞻气貌。
朝廷方急才,悬爵待明效。
美官诚足慕,素约未宜挠。
当怀平生言。
拔足利名罩。
笑谢世俗人,夷犹五湖棹。
爱此霁景侍,舍舟步高岸。
夕阳照渡口,急急水纹乱。
霜鸦田间鸣,沙鸟波上散。
登临岂非美,当轸别后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