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拂粪肯尝。
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
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
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
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
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拂粪肯尝。
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
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
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
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
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主义者文天祥所作,名为《赠刘忠朴》。从诗中可以看出,文天祥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忠诚与邪佞、善恶等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良不分、高下有别的态度。
“楹何为折剑何借”开篇即用象征手法,楹指的是房屋的椽木,这里比喻坚定不移的立场;折剑则是古代的一种信物,用来比喻承诺与诚信。接着“须肯为拂粪肯尝”强调了对待事物要有选择性,不应一切都接受。
“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此处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不同的人品格和生活状态,马、王等都是古代的名族或人物,用来象征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品味。
“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这句强调了忠诚与邪佞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需要通过具体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真实品格。雕、璞都是古代的玉器,比喻不同的人品如同不同的玉石,有着各自的特质。
“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诗人此处赞美刘忠朴先生的品行与学问,认为他的德行和学识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非是由命运所决定,而是个人修养的结果。
“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这里强调了对人品的判断应基于其行为,而不应受外界因素干扰。数字五、九、六、七各有特定的寓意,在此用来比喻不同的人性;“铁算”指的是古代用于计数和占卜的一种工具,象征着客观公正的判断。
最后,“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诗人直接向刘忠朴提问,在当下这个时代,何为忠诚,何为邪佞?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质疑和批判,同时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品行的一种自省。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天祥个人的道德观念,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对于忠良、善恶的普遍关注。
显老明禅,入理深渊。文殊为体,妙用普贤。
凤山得旨,妙契南源。三株树下,坐断云烟。
金刚作眼,鼻孔辽天。言谈讽咏,草木皆鲜。
钦风久矣,偶睹惠然。如天甘露,沃我心田。
希有希有,世外金仙。老婆心切,示我窥鞭。
自知本有,久被尘缠。普光明殿,海印俱全。
弥勒阁中,了了何言。常在不欠,触目无边。
一毫头上,妙绝偏圆。含融法界,本体现前。
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
苦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
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
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
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
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
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
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
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
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
以善能销恶,以顺和逆颠。
以道资顽狠,以心助普贤。
以师为心本,以念于无缘。
以身如父母,以力报愚贤。
出家为佛子,动静自光鲜。
超凡并越圣,真实不堪言。
曾经千万劫,碎身报未圆。
我今排次定,更莫听胡喧。
顺我大家吉,逆我众无缘。
孤峰无觅处,三千遍大千。
此时思一偈,虚空应不得。
非是我做作,真如体自然。
《偈颂三十首·其三十一》【宋·释印肃】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苦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以善能销恶,以顺和逆颠。以道资顽狠,以心助普贤。以师为心本,以念于无缘。以身如父母,以力报愚贤。出家为佛子,动静自光鲜。超凡并越圣,真实不堪言。曾经千万劫,碎身报未圆。我今排次定,更莫听胡喧。顺我大家吉,逆我众无缘。孤峰无觅处,三千遍大千。此时思一偈,虚空应不得。非是我做作,真如体自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ThIrldy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