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辽水蔚菁英,噀血衔须共擅名。
临难从容真国士,冠军义勇属书生。
丝纶应使忠魂慰,簪笏常留奕叶荣。
鹤驭归来今几载,悲风谡谡动边城。
白山辽水蔚菁英,噀血衔须共擅名。
临难从容真国士,冠军义勇属书生。
丝纶应使忠魂慰,簪笏常留奕叶荣。
鹤驭归来今几载,悲风谡谡动边城。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焦和生为纪念常公殉节所作。常公作为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在面临危难时表现出了从容不迫的气度,展现了真正的国士风范。诗中赞扬了常公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义勇之气,更在文人墨客中留下忠诚与荣耀的名声。
“白山辽水蔚菁英”,开篇以壮丽的自然景观象征常公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噀血衔须共擅名”,形象地描绘了常公在危难时刻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情景,彰显其英雄本色。“临难从容真国士”,进一步强调了常公在关键时刻的冷静与勇敢,体现了他作为国士应有的风范。“冠军义勇属书生”,则点明了常公不仅在武力上有杰出表现,更在文人中以义勇著称,展现出文武双全的风采。
后半部分“丝纶应使忠魂慰,簪笏常留奕叶荣”,表达了对常公忠诚与荣耀的深切怀念,认为他的忠诚将永远得到后人的敬仰,其功绩将世代流传。“鹤驭归来今几载,悲风谡谡动边城”,以时间的流逝和边城的悲风,寄托了对常公英灵的深深哀思,以及对其精神永存的无限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不仅歌颂了常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也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意和对历史记忆的珍视。
两两三三独自行,风前大好水云僧。
神光万里杖头眼,出入飞猿似不曾。
行脚人,何疏豁。芒草鞋,布直裰。
打开包袋一物无,拈起瘦藤天地阔。
遇寺入,逢饭抹。不学些子律仪,只是一生快活。
见尔曲录床头老汉,六十三,七十八,不消一撮。
背却法堂脱皮袜,阿刺刺。
颠风送飞雨,日日吼东北。
檐声决江河,倾泻不成滴。
朝来喜新霁,晨光透云隙。
垂杨翠幄开,远岫青盖立。
孔君公事暇,侯子归期逼。
开樽且精设,论文萃清集。
顾我老无能,分甘口挂壁。
行矣不可挽,思君浩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