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覆霜操.成,古之愚人也。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使魋而无知也,余虽鼓琴而歌,可也。使魋而有知也,闻余鼓琴而歌,知哀乐之不可常,物化之无日也,其愚岂不少瘳乎。二三子喟然而叹,乃歌曰。歌阙而去。从游者八人,毕仲孙、舒焕、寇昌朝、王适、王遹、王肄、轼之子迈、焕之子彦举》
《覆霜操.成,古之愚人也。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使魋而无知也,余虽鼓琴而歌,可也。使魋而有知也,闻余鼓琴而歌,知哀乐之不可常,物化之无日也,其愚岂不少瘳乎。二三子喟然而叹,乃歌曰。歌阙而去。从游者八人,毕仲孙、舒焕、寇昌朝、王适、王遹、王肄、轼之子迈、焕之子彦举》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押[齐]韵

桓山之上。维石嵯峨兮。司马之恶。与石不磨兮。

桓山之下。维水瀰瀰兮。司马之藏。与水皆逝兮。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覆霜操》节选部分,通过描绘桓山上的岩石和下方流水,象征了人生的短暂与变迁。"司马之恶,与石不磨"暗指司马的罪行如同不能磨灭的石头,暗示其恶行终将暴露;"司马之藏,与水皆逝"则比喻他的罪行如流水般消逝,难以持久。诗人以桓山之景寓言,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

后半部分,诗人吊唁古人,感叹生命消亡后的无痕,设想如果死者有知,听到琴声歌声,或许能理解哀乐无常、万物变化的道理,从而减轻其愚昧。最后,诗人与友人一同感叹,唱完歌后离去,体现了对生死、智慧的深沉思考。

苏轼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深沉,此诗融合了哲理与个人情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襄阳咏史·其五汉高庙

垓下未闻歌散楚,泽中已见哭亡秦。

乾坤到底归真主,愁杀鸿门碎斗人。

(0)

沁园十二咏·其一熙熙堂

眼前草木强争春,往日繁华一聚尘。

山水中閒赏心在,不知谁是肯堂人。

(0)

平水八咏·其二广胜晴岚

等闲过了万千峰,偃蹇相看意不浓。

洗出青山真面目,祗疑海底有天龙。

(0)

和筹堂送迎偶得·其二

出门天地望中宽,马首浓迎著色山。

诗句满前无可道,恨今不复见闲闲。

(0)

孟浩然图·其二

蹇驴却指旧山归,可笑先生五字诗。

仕为不求明主弃,此行安得怨王维。

(0)

勉和筹堂来韵·其三

四海男儿得志时,归来一段话新奇。

野人不管兴亡事,饮恨闲看老杜诗。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