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男儿得志时,归来一段话新奇。
野人不管兴亡事,饮恨闲看老杜诗。
四海男儿得志时,归来一段话新奇。
野人不管兴亡事,饮恨闲看老杜诗。
这首诗《勉和筹堂来韵(其三)》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个人得失与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首句“四海男儿得志时”,描绘了在广阔天地间,那些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男儿形象。这里的“得志”不仅指事业上的成功,也暗含了个人理想得以实现的满足感。然而,紧接着的“归来一段话新奇”却透露出一种微妙的转折,似乎在说,当这些男儿功成名就后,他们的话语中开始融入了新的、或许更为深刻的见解或感悟。
“野人不管兴亡事”,则以旁观者的视角,指出那些深陷权力与利益漩涡中的“四海男儿”,往往忽视了更宏大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变迁。这里的“野人”并非贬义,而是比喻那些超脱于世俗纷争之外的人,他们可能更加专注于内心世界,或是对世间万象有着更为超然的理解。
最后,“饮恨闲看老杜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诗人引用杜甫的诗句,似乎是在暗示,那些深陷功名利禄的“四海男儿”,在回首往事时,可能会因未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而感到遗憾。而“闲看老杜诗”则意味着,真正的智慧与解脱,往往来自于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得失与历史兴亡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呼唤。
妾面君未识,妾心君岂知。
君死妾独存,谁当知妾悲。
父母生我时,愿我有所归。
生死向君家,终我百岁期。
我非慕共姜,我非师伯姬。
自怜有此心,不忍分两岐。
皇天闵茕弱,回光照孤闱。
大字表贞节,黄金铸门楣。
我女谅非妇,拜命惭恩私。
翻思摧裂初,一死真如饴。
馀生已多祜,宁复知此为。
贤者有备责,妾人无悔辞。
永抱一寸丹,千秋从是非。
小楼阛阓中,炎日如火炽。
偶兹西窗雨,开襟涤烦思。
晚色兼新凉,随风一时至。
须臾雨脚收,眼界益清媚。
九陌尘尽消,城阙郁苍翠。
玉河蒲苇森,琼岛烟霞䆳。
坐久渐昏黑,片月忽照地。
呼儿具杯酒,涓滴辄已醉。
幽景方自适,外物皆可弃。
却笑南华仙,犹为漆园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