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曲文章,任汝空留,数千万篇。
奈日推一日,月推一月。今年不了,又待来年。
有限光阴,无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却贤。
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
凡间,只恋尘缘,又谁信壶中别有天。
这道本无情,不亲富贵。不疏贫贱,只要心坚。
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长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传。
诗曲文章,任汝空留,数千万篇。
奈日推一日,月推一月。今年不了,又待来年。
有限光阴,无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却贤。
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
凡间,只恋尘缘,又谁信壶中别有天。
这道本无情,不亲富贵。不疏贫贱,只要心坚。
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长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传。
这首诗名为《沁园春·其三》,出自唐代诗人吕岩之手。吕岩虽非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但此诗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急迫感。
"诗曲文章,任汝空留,数千万篇。奈日推一日,月推一月。"
这几句诗表达了吕岩对于文学创作的渴望和投入。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天上的星辰一样众多、恒久,但又不得不面对时间不断流逝的事实。
"今年不了,又待来年。"
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急切,表明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迫切心情。
"有限光阴,无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却贤。"
吕岩通过这几句话表达了对时间有限和自身能力可能随年龄而衰退的担忧,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智慧与才华不能及时展现的焦虑。
"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
这里诗人自称“贪痴汉”,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和学问两方面都有追求,并希望能够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功。
"凡间,只恋尘缘,又谁信壶中别有天。"
这一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虽然身处红尘,但内心渴望更高远的精神世界。
"这道本无情,不亲富贵。不疏贫贱,只要心坚。"
诗人在这里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真正的道理是不偏不倚,不因物质条件而有所不同,关键在于内心的坚定。
"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这几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修养和生活态度的看法,他主张顺其自然,避免无谓的辛勤与苦行。
"长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传。"
最后一句则是吕岩对后世有所寄托的心声,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后人理解和传承,但这需要等到有识之士将其发掘和弘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吕岩个人的文学追求、时间意识、生活态度以及超脱欲望的表达,展现了一个唐代知识分子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太岁治水十二龙,春夏用事秋罔功。
半年不雨人作恶,禾苗枯槁井泉涸。
使君勤政首劝农,忧国如家愿年丰。
斋居意祷天已通,四山升云野返风。
雨脚如麻未断绝,檐溜连宵声不歇。
竞报兼并发仓廪,千里欢呼舞童耋。
上帝犹怒敕雨师,群龙鞭后不敢迟。
帝力于民民岂知,始我公田毕及私。
槁苗复起井泉涌,更闻击鼓歌鱼梦。
庙堂行拜富民侯,归作商家霖雨用。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绿窗窈窕。
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
自长啸。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碧天秋浩渺。
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山空翠老。
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
境深悄。比斜川、又清多少。
芙蓉城伴侣。乍卸却单衣,茜罗重护。
傍水开时,细看来、浑似阮郎前度。
记得小楼,听一夜,江南春雨。
梦醒箫声,流水青蘋,旧游何许。谁剪层芳深贮。
便洗尽长安,半面尘土。
绝似桃根,带笑痕来伴,柳枝娇舞。
莫是孤村,试与问、酒家何处。
曾醉梢头双果,园林未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