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家缘,须用斧。劈碎恩山,岂肯重修补。
猛烈灰心寻出路。自在逍遥,认个清闲处。
有因缘,方可悟。改变衣装,道服惟麻布。
莫讶乡中求乞去。灭尽无明,直上青霄步。
舍家缘,须用斧。劈碎恩山,岂肯重修补。
猛烈灰心寻出路。自在逍遥,认个清闲处。
有因缘,方可悟。改变衣装,道服惟麻布。
莫讶乡中求乞去。灭尽无明,直上青霄步。
这首元代马钰的《苏幕遮·乡中上街求乞》是一首表达修行者舍弃世俗生活,追求内心解脱的禅宗小词。开篇“舍家缘,须用斧”形象地描绘了断绝尘缘的决心,如同用斧头劈开恩爱与束缚。接下来,“劈碎恩山,岂肯重修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决绝的态度,表示不再回头修补旧有的情感纠葛。
“猛烈灰心寻出路”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挣扎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决心寻找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自在逍遥,认个清闲处”则描绘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即心境自由,无拘无束,过着清静的生活。
“有因缘,方可悟”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因果关系,认为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机缘,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真谛。最后两句“改变衣装,道服惟麻布”象征着放弃世俗身份,穿上简朴的僧侣服装,表明其决心投身于修行之路。
“莫讶乡中求乞去”表达了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抉择,即使在乡间乞讨,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净化。“灭尽无明,直上青霄步”则是对最终目标的坚定信念,即消除一切迷惑,直奔灵性之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生动的比喻和直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修行道路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
未岁嘉平,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
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
踏尽玉龙千丈,更一望、龙尾天长。
须臾上,高峰四顾,迤逦过前冈。
群山,如玉削,松林百万,尽傅琼霜。
浑疑是天际,一鹤翱翔。
人道玉皇三六,欲一叩、风力方刚。
明朝好,金乌衔烛,八表散祥光。
媚容素态,比群花、赢了风流颜色。
昵枕低帏销受得,□□轻怜深惜。
怎望如今,瓶沈簪折,蓦地成疏隔。
□□夕雨,甚时重见踪迹。
门外暂泊兰舟,一行霜树,□一重山碧。
泪眼相看争忍望,天际孤村寒驿。
汴水无情,催人东去,去也添愁寂。
鳞鸿方便,为人传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