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绿窗窈窕。
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
自长啸。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碧天秋浩渺。
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山空翠老。
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
境深悄。比斜川、又清多少。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绿窗窈窕。
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
自长啸。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碧天秋浩渺。
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山空翠老。
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
境深悄。比斜川、又清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开篇“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让人仿佛步入了一个被薄雾笼罩的深山之中,那“记”字更显得作者对这条小路的熟悉与留恋。而“霁痕初晓”则是对早晨露水的描写,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紧接着,“绿窗窈窕”塑造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幽深的庭院中。
诗中的“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与之融为一体的情感。接下来的“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则流露出一种期待和淡淡的忧愁,像是作者期待着某种访客或是某种心灵上的触动。
“自长啸”表达了一种放松与自由,而“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则透露了秋天黄昏时分的萧瑟感和对过往美好的回忆。诗人通过“碧天秋浩渺”又一次强调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深邃。
在后半部分,“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描绘了一幅声音与空间的交响画面,而“山空翠老”则是对高远之地植物生长状态的描述。紧接着的“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透露了作者对于外界干扰隐居生活的担忧。
最后,“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表达了一种自然、简约而又美好的生活态度,而“境深悄”则是对整体环境氛围的一种感受。结尾的“比斜川、又清多少”则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比较,暗示着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致在作者心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自得、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
此思亦何思,思君徽与音。
音徽日夜离,缅邈若飞沈。
王鲔怀河岫,晨风思北林。
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
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
伫立想万里,沈忧萃我心。
揽衣有馀带,循形不盈衿。
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斥鴳擅蒿林,仰笑神凤飞。
坎井蝤蛙宅,神龟安所归。
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
远实与世殊,义誉非所希。
往事既已谬,来者犹可追。
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
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
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幽微。
岩穴多隐逸,轻举求吾师。
晨登箕山巅,日夕不知饥。
玄居养营魄,千载长自绥。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