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五》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五》全文
宋 / 杨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圣门事业学须彊,俚耳从来笑折杨。

诡遇得禽非我事,但知无有是吾乡。

(0)
注释
圣门:指儒家或宗教中尊崇的圣人之门。
事业:指学问或修行。
学须彊:学习必须刻苦努力。
俚耳:民间,普通人的观点。
折杨:比喻不切实际或轻浮的行为。
诡遇:意外的机遇。
禽:这里指功名或者收获。
非我事: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但知:只知道。
无有:没有,不存在。
吾乡:我的家乡,也可理解为内心真正的归宿。
翻译
学习圣贤之道需要努力坚定
历来平民百姓嘲笑那些不切实际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属于五言绝句。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

“圣门事业学须彊”,这里的“圣门”指的是朝廷或官方的教育机构,“事业”是指学问和仕进之途,“学须彊”则意味着学习和追求功名应该坚定不移。然而,诗人接下来却用“俚耳从来笑折杨”表达了一种轻视世俗功名的态度,“俚耳”指的是乡愚之人的耳朵,不懂得高深的音乐;“从来”即自古以来;“笑折杨”则是比喻用来形容对那些追求功名的人的不屑一顾,好像在嘲笑他们如同折断了杨柳一样。

第二句“诡遇得禽非我事”,这里的“诡遇”可能指的是偶然得到的机会或成就,“得禽”则是比喻中得到猎物,代表着功名成就;“非我事”表明这些都与诗人无关。最后一句“但知无有是吾乡”,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但知”意味着只是知道或在乎;“无有”即没有什么;“是吾乡”强调了对故乡的情感。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功名利禄,对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坚守,以及对故土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杨时
朝代: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猜你喜欢

诗偈·其四十二

一宿复一宿,光阴渐渐促。

报你心王道,依智莫依识。

依智见真佛,依识入地狱。

若沦六趣中,受苦无时足。

(0)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0)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0)

赠道月上人

僧貌净无点,僧衣宁缀华。

寻常昼日行,不使身影斜。

饭朮煮松柏,坐山敷云霞。

欲知禅隐高,缉薜为袈裟。

(0)

相和歌辞.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0)

征妇怨·其二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踰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