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踰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踰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寡的女子对远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开篇“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心中的迫切。接着,“中门踰有时,渔阳长在眼”表达了女子即便偶尔踏出家门,也总是心系千里之外的戍边丈夫。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则透露了女子平日生活的安逸与对外界的不了解,但这并未减弱她对丈夫的思念。"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显示了女子对丈夫深切的牵挂和在梦中的相见,这种相见虽然虚幻,却是她的精神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遥远与亲近等手法,展现了古代妇女在战争时期的孤独、寂寞以及深沉的爱情和牵挂。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唐代诗人孟郊作品中表现征妇之怨的一首佳作。
不及抠衣拜紫岩,尚能什袭宝书函。
扫除荆棘扶初日,投畀烟岚困老谗。
四海时无伸国论,百年人自仰台衔。
南轩衣钵今何似,见说诸孙也不凡。
杨柳风微约暮寒,野禽容与只波间。
道人心性如天马,可爱青丝十二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