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四十二》
《诗偈·其四十二》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一宿复一宿,光阴渐渐促。

报你心王道,依智莫依识。

依智见真佛,依识入地狱。

若沦六趣中,受苦无时足。

(0)
注释
一宿:一夜。
复:再,又。
渐渐:逐渐。
促:紧迫,快速。
心王:内心的主宰。
道:道路,指引。
依:依赖。
智:理智。
识:意识,认知。
真佛:真正的佛。
地狱:阴曹地府,象征苦境。
沦:陷入,沉沦。
六趣: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受苦:承受苦难。
无时足:没有尽头,持续不断。
翻译
一夜又一夜,时光匆匆流逝。
告诉你内心的道路,理智比依赖意识更重要。
依靠理智能见到真实的佛,依赖意识只会陷入地狱。
如果沉沦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无尽无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庞蕴的作品,属于佛教诗歌,其内容深含哲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无常、时间宝贵以及因果报应的深刻领悟。

“一宿复一宿,光阴渐渐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光阴”指的是日影的移动,用以比喻时光的流逝。这里强调的是每天都在不断地过去,而光阴的流逝正如同我们无法挽留的生命一样,逐渐变得紧迫。

“报你心王道,依智莫依识”则是作者对修行者的心法指引。“心王道”可能暗指佛教中的“心性”,而“依智莫依识”则是在告诫读者应该以智慧为依归,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智慧在这里被视作通往真理之路。

接下来的两句“依智见真佛,依识入地狱”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若是依靠智慧,则能领悟到真实的佛性;而如果仅凭知识或表面的理解,那么可能会误入歧途,最终导致堕入痛苦的地狱之中。

最后两句“若沦六趣中,受苦无时足”则是对未能修行者可能遭遇的后果的描述。六趣指的是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即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众生之所处。“受苦无时足”表达了在这些轮回中,受苦受难是没有尽头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严肃的宗教情怀,引导读者警醒自身,追求智慧,避免迷失。在佛教修行的语境下,它传递了一种对于时间、生命、智慧与痛苦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句·其二

啼妆露着花。

(0)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二

一句全提离死生,如今非住昔非行。

若知此老无今古,便解临机透识情。

满院松声霜后好,十分山月夜来清。

儿孙要识吾宗旨,只个金刚瞎眼睛。

(0)

又登邓氏平远楼纵望见小庐山作

倚栏天际数归帆,春在沧州数笔间。

我与小楼俱是画,雨中犹复见庐山。

(0)

过芜湖晚望

尽日舟中情思疲,晚来何处最幽奇。

沙鸥数只妆江面,云带两条山画眉。

(0)

次韵翁教授见寄

仙郎落笔敏惊鸿,文字追回两汉风。

脱腕旧闻供十吏,探怀行看取三公。

(0)

琛上人所蓄妙高墨戏三首·其一

年年长恨春归速,脱手背人收拾难。

那料高人笔端妙,一枝留得雾中看。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