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辛丑都司公廨与陈景清诸友小集作·其一》
《辛丑都司公廨与陈景清诸友小集作·其一》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几年漫浪尚萍流,汩没京尘雪满头。

得意正浓须却顾,奉身而退是良谋。

未忘雅志怀安石,长忆平生愧少游。

归去何求闲足矣,数椽村屋一虚舟。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曾伯所创,它展示了诗人在漫长岁月中的生活流变与心境变化。

"几年漫浪尚萍流,汩没京尘雪满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其中“漫浪”指的是漂泊不定的生活,“尚萍流”则隐喻着飘零的命运。“汩没京尘雪满头”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沧桑巨变之下的无奈与苍老,诗人在长时间的外出漂泊中,不仅承受了世事的打磨,更有尘封的记忆和岁月的积累。

"得意正浓须却顾,奉身而退是良谋。" 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归隐田园的心态。“得意”指的是生活中的满足与喜悦,而“须却顾”则意味着在这种满足中需要有所收敛和反思。“奉身而退是良谋”表明诗人认为保全自身,适时退出俗世,是一种高明的选择。

"未忘雅志怀安石,长忆平生愧少游。" 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与内心世界。“未忘雅志”说明尽管生活有诸多变迁,但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格和追求。而“怀安石”则是对历史上隐居不仕的典故人物安石敬爱的怀念,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长忆平生愧少游”则表达了对过往未能多加涉足世事的一种悔意。

"归去何求闲足矣,数椽村屋一虚舟。"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归去何求”意味着诗人对归乡后的期望与追求,而“闲足矣”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宁静。“数椽村屋一虚舟”则是对归隐后简朴生活的一种描绘,通过有限的物质空间和飘渺的水上居所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历程,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政治环境变化的无奈和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好事近.题踏雪图

江路晓风清,满地乱堆琼屑。

谩策蹇驴閒步,采梅梢香雪。

小桥流水不知寒,春意已潜泄。

望隔岸何处,有珠宫瑶阙。

(0)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七

赤水有珠树,玲珑散清阴。

八桂番禺西,森然成巨林。

凤舞翻綵苞,鸾歌扬妙音。

无由生羽翮,徒兴远游心。

(0)

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九

曙色上林杪,柴门已云开。

邻翁携酒至,慰我平生怀。

谓我胡不仕,恐于大义乖。

历观古贤达,未必终幽栖。

况子有远志,何必混途泥。

翁言意良厚,我情非所谐。

简书有夙训,前途安得迷。

君看倦飞鸟,多恋故林回。

(0)

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其六

隔坞炊烟半有无,东邻西舍往还疏。

苍苍茂树娟娟竹,何处人家似此图。

(0)

寄石潭刘先生并李鍊师·其三

相乡朋旧总英贤,久乏鳞鸿寄尺笺。

令子俱为天上客,阿翁都作酒中仙。

坚持苦节共先训,顺受微疴了宿缘。

社栎任他松柏笑,支离却得保馀年。

(0)

永思堂三首·其一

一自双亲逝,孤怀每自伤。

恍疑闻謦欬,犹似见羹墙。

厚禄嗟何及,遗言敢暂忘。

番湖东去水,不似此情长。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