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道月上人》
《赠道月上人》全文
唐 / 孟郊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僧貌净无点,僧衣宁缀华。

寻常昼日行,不使身影斜。

饭朮煮松柏,坐山敷云霞。

欲知禅隐高,缉薜为袈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dàoyuèshàngrén
táng / mèngjiāo

sēngmàojìngdiǎnsēngníngzhuìhuá
xúnchángzhòuxíng使shǐshēnyǐngxié

fànshùzhǔsōngbǎizuòshānyúnxiá
zhīchányǐngāowèijiāshā

注释
僧貌:僧人的外貌。
净无点:非常洁净。
僧衣:僧人的服装。
宁缀华:宁愿保持朴素。
寻常:平常。
昼日:白天。
身影斜:身影歪斜。
饭朮:以松柏为食。
煮松柏:烹煮松柏。
坐山:坐在山中。
敷云霞:欣赏云霞。
禅隐:禅修隐居。
缉薜:采集薜荔。
袈裟:僧人的长袍。
翻译
僧人容貌洁净无暇,僧衣朴素不加装饰。
他日常行走如常,不让身影歪斜显不稳。
以松柏煮食充饥,坐在山中欣赏云霞。
要了解他的禅修之高深,就看他是否采集薜荔做袈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修行状态,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禅意。首句“僧貌净无点”表明僧人面容清澈,无任何杂念之点缀。次句“僧衣宁缀华”则形象地描绘僧人的袈裟整洁华丽,既体现了僧人对内心清净的追求,也反映出其生活自律的修行态度。

第三、四句“寻常昼日行,不使身影斜”写出了僧人在白天行走时,即便是太阳照耀也不留下倾斜的身影,寓意其心如止水,无任何世俗的杂念和欲望。此处也可理解为僧人的精神状态,如同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与之和谐共生。

五、六句“饭朮煮松柏,坐山敷云霞”则是对僧人日常饮食和修行环境的描写。通过简约的生活方式,即使食物也选择了大自然所赋予的资源——松柏来维持生命;而其坐禅之地,则是在山中,云霞为伴。这不仅展示了僧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也反映出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欲知禅隐高,缉薜为袈裟”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欲知”表明若想了解僧人的禅定深邃,“禅隐高”则指禅定的境界非常高远,而这位僧人将“缉薜为袈裟”,即以草木编织成衣,形象地说明了其修行的高度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提升僧人的日常生活,既有对僧人内在世界的描绘,也有对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状态的刻画。

作者介绍
孟郊

孟郊
朝代:唐   字:东野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生辰:751~814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猜你喜欢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余同赋·其一

室中万象镇宽閒,舒卷风烟入凤山。

俯听候虫坏户去,仰看倦雁绝云还。

(0)

题浣川·其三

两山影浸青于染,十亩光涵玉不玼。

里外无斜又无曲,新名换得最相宜。

(0)

邀陈氏子饭归似铜山珣老

饭子山下麦,羹以山上笋。

笋坚烦齿牙,麦粝哽喉吻。

相邀岂云厚,竟去良不忍。

林园隐趣出,鱼稻秋事近。

短歌讯而翁,赠子以一哂。

(0)

瓢饮陈子在病后见寄次韵奉答

闻君卧病长于悒,文会过从迹顿疏。

空对秋风惊节物,无因杯酒具园蔬。

柴荆昼掩听残雨,灯火凉生理故书。

一启来缄拜佳什,清泠如奉笑谈馀。

(0)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其四水帘谷

石壁斧修痕,风泉断续闻。

琉璃光闪日,空洞湿飞云。

妙出神功造,源从湫底分。

谁能为钩起,深处谒龙君。

(0)

冬日杂言五首·其二

古藤荒草乱成堆,自课园丁日日来。

只有梅花耐清苦,霜风枝上犯寒开。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