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有病自家知,业力休将药力施。
不向膏肓驱二竖,也无精气守三尸。
心王并舍安闲法,魔众皆成轨范师。
但是浮云生与灭,虚空那得去来时。
自家有病自家知,业力休将药力施。
不向膏肓驱二竖,也无精气守三尸。
心王并舍安闲法,魔众皆成轨范师。
但是浮云生与灭,虚空那得去来时。
这首明代广润所作的《遣病》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自我疗愈与精神修养的主题。
首句“自家有病自家知”,点明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体对于自身问题的直接感知和理解。接着,“业力休将药力施”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将人生中的烦恼和疾病比作业力,而药物治疗则象征着外在的干预或解决方案。此句暗示了单纯依赖外在力量解决内在问题的局限性,提出了深入内心、寻求根本解决之道的思考。
“不向膏肓驱二竖,也无精气守三尸”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膏肓是古代医学中指人体深处难以触及之处,二竖和三尸分别代表疾病和邪念,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仅从表面或肉体层面解决问题的否定,强调了深入心灵、根除内在根源的必要性。
“心王并舍安闲法,魔众皆成轨范师”则揭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是自我疗愈的关键。心王指的是内心的主宰,安闲法则是指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魔众在这里象征着各种诱惑与干扰,成为修行的老师,意味着通过面对并克服内心的挑战,实现自我成长与净化。
最后,“但是浮云生与灭,虚空那得去来时”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浮云象征着短暂的烦恼与情绪波动,虚空则代表永恒不变的真理与存在。这句话提醒人们,如同云朵在天空中生灭,内心的波动也是暂时的,真正的自我超越了这些表象,存在于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我,探索内在的平静与智慧,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真正的健康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