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流霰下,顿觉峭寒深。
忽忆空山友,相携出郭寻。
柴门黄犬吠,粉竹白龙吟。
莫叹朱弦老,徒伤郢客心。
青天流霰下,顿觉峭寒深。
忽忆空山友,相携出郭寻。
柴门黄犬吠,粉竹白龙吟。
莫叹朱弦老,徒伤郢客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晴日降雪时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首句“青天流霰下”,以“青天”为背景,点明了天空的广阔与纯净,“流霰下”则生动地展现了雪花缓缓飘落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接着,“顿觉峭寒深”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暗示了雪花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触觉上的寒冷,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忽忆空山友,相携出郭寻”两句,通过回忆与友人一同在空旷山林中探寻的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人文气息,也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美好,与之前的寒冷形成对比,使得情感更加丰富。
“柴门黄犬吠,粉竹白龙吟”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柴门边的黄犬吠声,以及被雪覆盖的竹子仿佛白龙吟唱,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莫叹朱弦老,徒伤郢客心”两句,借用了古代音乐和楚国客人的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忧虑。这里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深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及时间流逝的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海岳澄清又百年,前朝陈迹散云烟。
恭闻天上修三史,连向淮南起二贤。
青简旁搜成大典,黄华迭出购遗编。
先生善用春秋法,岂下当时太史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