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常年谷屡丰,今秋应庆此间同。
却闻传说仍胜此,未见犹然疑信中。
塞外常年谷屡丰,今秋应庆此间同。
却闻传说仍胜此,未见犹然疑信中。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过清河(其二)》。诗中描绘了塞外谷物丰收的景象,并通过“却闻传说”与“未见犹然疑信中”的对比,表达了对传闻与现实之间差异的思考。
首句“塞外常年谷屡丰”,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主题——塞外的谷物年年丰收。这里以“屡丰”二字,强调了丰收的频繁与稳定,为全诗奠定了丰收喜悦的基调。
次句“今秋应庆此间同”,紧承上句,将时间限定在“今秋”,并表达了庆祝之意。诗人似乎预见到今年的丰收,与前文的“屡丰”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丰收的普遍性和确定性。
后两句“却闻传说仍胜此,未见犹然疑信中”,则转向了对传闻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前半句“却闻传说仍胜此”暗示了外界对于塞外丰收的传闻可能比实际更为美好或夸张;后半句“未见犹然疑信中”则表达了即使没有亲眼所见,人们仍然在心中存疑,体现了人们对传闻的复杂心理状态。这两句诗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丰收的景象,以及对传闻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独到见解。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类认知局限的反思,体现了弘历作为一位帝王兼文学家的深邃思想。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
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
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
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
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
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
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
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碧海迢遥,曾窥见、赤城楼堞。
因傲睨尘寰,犹带凭虚仙骨。
武库胸中兵十万,文场笔阵诗千百。
记向来、小试听胪传,居前列。
世间事,都未说。
亲为大,官毫未。
况诸郎钟庆,夙龄英发。
银菟颁符方易地,金鸾寓直行趋阙。
更相期、尽节早归来,传丹诀。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
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
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情,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珮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澹烟横,层雾敛。
胜概分雄占。
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
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
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
历历数、西州更点。
瓮城高,盘径近。
十里笋舆稳。
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
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
又总被、长江流尽。
倩谁问。
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
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正愁尽、河山双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