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端平际,烦公尹帝京。
解弦三辅理,免胄一军惊。
举国言尊勇,无人议敞轻。
如何开济手,寂寞向佳城。
忆昨端平际,烦公尹帝京。
解弦三辅理,免胄一军惊。
举国言尊勇,无人议敞轻。
如何开济手,寂寞向佳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颜尚书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往昔时代和历史人物的一种怀念与赞美之情。
"忆昨端平际,烦公尹帝京。"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的回忆,那是一个国家政治中心的繁华景象,"端平"可能是指宋代都城开封的别称,"烦公"则是对一位重要官员或君主的尊称,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敬仰和怀念。
"解弦三辅理,免胄一军惊。"
这里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果断决策的情景。"解弦"比喻着迅速而正确的处置问题,而"免胄一军惊"则形象地展现了这位英雄以冷静和智慧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举国言尊勇,无人议敞轻。"
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表达了全国上下对于某位英勇人物的推崇与敬佩,而没有任何人对其英雄事迹有所贬低或怀疑。
"如何开济手,寂寞向佳城。"
最后两句诗则显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诗人在思考着应该怎样去拯救国家、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内心又充满了对美好都城的向往和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家或英雄形象的向往,以及对于当前时局的忧虑和期盼。
灯心生众草,因有始知芳。
綵妓窗偏丽,金桃动更香。
花惊春未尽,焰喜夜初长。
别后空离室,何人借末光。
诸侯惧削地,选士皆不羁。
休隐脱荷芰,将鸣矜羽仪。
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
君实三楚秀,承家有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