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二十载,时异即东还。
勇弃斗升给,本无分寸攀。
家贫空妇巧,学废重时顽。
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
宦游二十载,时异即东还。
勇弃斗升给,本无分寸攀。
家贫空妇巧,学废重时顽。
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山居避难六首(其三)》,表达了作者宦海生涯二十年后选择归隐山林的决心。首句“宦游二十载”描绘了诗人长期在外做官的经历,而“时异即东还”则暗示了时局变化促使他决定回归故乡。接下来,“勇弃斗升给”表现了他放弃世俗功名的勇气,不为微薄的俸禄所累。“本无分寸攀”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高和淡泊。
诗中提到“家贫空妇巧”,即使家中贫困,妻子的巧手也无处施展,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学废重时顽”则反映了在战乱或动荡时期,学习和求知的热情受到阻碍,显示出对时局的忧虑。“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以及对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渴望,最后以描绘理想的居所——松竹环绕的山居作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