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长溪高国楹从学朱元晦》
《送长溪高国楹从学朱元晦》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洛学今无恙,东南属此翁。

从游虽已晚,趣向竟谁同。

一第收良易,遗经语未终。

归期定何日,我欲叩新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ánggāoguóyíngcóngxuézhūyuánhuì
sòng / chénliáng

luòxuéjīnyàngdōngnánshǔwēng

cóngyóusuīwǎnxiàngjìngshuítóng

shōuliángjīngwèizhōng

guīdìngkòuxīngōng

翻译
洛阳的学问如今依然兴盛,东南一带都归属于这位老者。
尽管我加入他的门下稍迟,但我们的志趣追求又有什么不同呢?
取得科举及第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传授的经典话语还未说完。
他的归期定在何时?我希望能向他请教新的学问成就。
注释
洛学:指洛阳的学术风气或学派。
无恙:安然无恙,仍然兴盛。
东南属此翁:这位老者在东南地区有影响力。
从游:跟随学习。
已晚:时间较晚,指加入时已不早。
趣向:志趣和追求。
谁同:与谁相同。
一第:科举考试中的一等成绩。
收良易:轻易获得好成绩。
遗经: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
语未终:教导的话语还未结束。
归期:返回或退休的日子。
新功:新的学问成就或造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赠送给学生长溪的高国楹,鼓励他跟随朱元晦学习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洛学传统的敬重,认为朱元晦在东南地区继续发扬光大了这一学术流派。诗人虽然加入他们的行列稍晚,但强调了他们志趣相投,共同追求学问。诗人祝愿高国楹通过科举考试顺利,同时也期待他能从朱元晦那里学到更多的遗世之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高国楹何时能完成学业、取得新成就的好奇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教于言,体现了古代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往时杨清溪为乡先达菊存陈公作种菊图工妙逼真去之六十馀年其五世孙继先乃得之于其仲父有实家盖其家故物也出以示余因题其后以致景仰之意.江上绝句四首有怀故里·其四十一

东园林禽细作花,城南杨柳乱啼鸦。

青钱买醉何由得,白日行吟真可嗟。

(0)

题三笑图为萧与靖赋

三人同笑不同心,墨本流传漫至今。

何似青莲李居士,猿啼月出过东林。

(0)

奉和廖教授相过不遇之作

一月同舟忆纵谈,归来烟水隔西南。

几回风雨珠林渡,虚负先生问草庵。

(0)

余以官满赴京十一月十四日出北平顺承门赋六言绝句八首·其三

君恩禄秩侈矣,子道鼎烟缺然。

过家上冢何日,携书入觐今年。

(0)

东园课瓜菜十绝·其六

斸雨迷漫种,排烟羃历生。

谁能为溉釜,吾意欲烹羹。

(0)

夜半

野人种秋麻,赤日畏炎夏。

夜半起呼牛,扶犁月明下。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