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宛溪馆》
《题宛溪馆》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guǎn
táng / bái

liánwǎnhǎobǎichǐzhàoxīnmíng
xièxīnānshuǐqiānxúnjiànqīng

báishāliúyuè绿zhúzhùqiūshēng
quèxiàoyántuānshàngjīnshànmíng

注释
吾:我。
怜:喜爱。
宛溪:地名,可能指宛溪河。
好:美好。
百尺:极言水之清澈。
照心明:照亮内心。
何谢:怎能不赞美。
新安水:新安江,古代名川之一。
千寻:极言水之深。
见底清:清澈见底。
白沙:洁白的沙子。
月色:月光。
绿竹:绿色的竹子。
助秋声:增添秋天的声音。
却笑:反而嘲笑。
严湍:严滩,可能指某个有急流的地方。
上:上面。
独擅名:独自享有盛誉。
翻译
我喜爱宛溪的美景,清澈见底照亮人心。
怎能不赞美新安江水,千丈深也能一眼见底,清澈无比。
皎洁月光映在白沙上,翠绿竹林增添了秋天的韵味。
回望严滩上的激流,如今只有它独享盛名。
鉴赏

此诗描绘了宛溪的美丽景色与清澈的水质。开篇“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表达了作者对宛溪之美的喜爱与赞赏,溪水清澈见底,映照着心中的宁静。

接着,“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则是将宛溪的水质与其他地方如新安水进行比较,强调宛溪水的清澈程度。新安水在古代亦以清澈著称,但此处表明宛溪水更胜一筹。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描绘了宛溪之美的画面,其中白沙映照着月光,绿竹随风轻拂,增添了一丝秋意的宁静与淡远。这里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有情感的投射,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最后,“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宛溪之美的独特鉴赏眼光和欣赏能力。在众多美景中,只有宛溪能让他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独擅名”也许暗示着诗人对自己审美能力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宛溪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和刘谊留题融州老君岩·其二

鹿龙高蹑九霄难,共驾仙车去不还。

遗迹至今空有桧,不知蝉蜕此山间。

(0)

一不守,二不向,上下四维无等量。

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顶上翻鲸浪。

临济缩却舌头,德山阁却拄杖。

千古万古独巍巍,留与人间作榜样。

(0)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二十一码碯坡

坡顶夜光发,人来雨后寻。

山祇原吝宝,君莫起贪心。

(0)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七秦王缆船石

秦王昔观海,此石系楼船。

锦缆已无迹,苍苔昏野烟。

(0)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四新径

史君开小径,斜绕碧城隈。

只欲通花县,春风几度来。

(0)

西岩寺六题·其三看泉台

溪源深几里,绝壁泻惊湍。

欲识下岩处,请君台上看。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