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此诗描绘了宛溪的美丽景色与清澈的水质。开篇“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表达了作者对宛溪之美的喜爱与赞赏,溪水清澈见底,映照着心中的宁静。
接着,“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则是将宛溪的水质与其他地方如新安水进行比较,强调宛溪水的清澈程度。新安水在古代亦以清澈著称,但此处表明宛溪水更胜一筹。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描绘了宛溪之美的画面,其中白沙映照着月光,绿竹随风轻拂,增添了一丝秋意的宁静与淡远。这里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有情感的投射,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最后,“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宛溪之美的独特鉴赏眼光和欣赏能力。在众多美景中,只有宛溪能让他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独擅名”也许暗示着诗人对自己审美能力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宛溪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