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高槐噪暮蝉,芸窗书客思悠然。
时危已幸身无辱,性达何忧路未便。
鱼蠹入书循简缺,蛛丝有网遍窗延。
此时一物无相染,莫是渠家得趣禅。
秋雨高槐噪暮蝉,芸窗书客思悠然。
时危已幸身无辱,性达何忧路未便。
鱼蠹入书循简缺,蛛丝有网遍窗延。
此时一物无相染,莫是渠家得趣禅。
这首明代诗人刘璟的《寄葆光子偈》描绘了秋日雨后的情景,以及诗人心境的闲适与超然。首句“秋雨高槐噪暮蝉”以秋雨、高槐和暮蝉的嘈杂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次句“芸窗书客思悠然”则点出诗人在书房中读书,思绪飘忽,心境悠然自得。
第三句“时危已幸身无辱”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却能保全自身,没有遭受侮辱的庆幸。第四句“性达何忧路未便”进一步强调诗人的豁达性格,即使道路坎坷,也不必过于忧虑。
第五、六句“鱼蠹入书循简缺,蛛丝有网遍窗延”通过写鱼蠹蛀蚀书籍和蛛丝织网的细节,寓言人生中的变迁与自然的规律,暗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最后一句“此时一物无相染,莫是渠家得趣禅”以禅宗的意蕴收尾,表达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时刻,万物皆无尘埃沾染,或许这就是葆光子(可能指友人)所领悟到的生活禅趣。
整首诗以景抒情,借物寓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拨开空翠上危颠,路绕羊肠石齿尖。
到顶方知天下小,攀高似取世人嫌。
碧连蓬岛云千叠,冷照东溟镜一奁。
归去松窗伴禅老,此山佳致话无厌。
去年十一月,笑别下钟阜。
今年九月中,行见朝天路。
去住既无心,动静非取与。
平生安乐法,此意同谁语。
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
山川气象雄,麟凤栖迟处。
今思昔日游,岁月二纪许。
岂谓临晚景,侯伯重相顾。
开缄读来书,丁宁见毫楮。
姑苏二千石,眼高照天宇。
我昔昧平生,今见开心腑。
欣然乐与行,方鸣集众鼓。
先师未了底,今日应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