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六十首·其五十一》
《偈颂六十首·其五十一》全文
宋 / 释昙华   形式: 偈颂

去年十一月,笑别下钟阜。

今年九月中,行见朝天路。

去住既无心,动静非取与。

平生安乐法,此意同谁语。

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

山川气象雄,麟凤栖迟处。

今思昔日游,岁月二纪许。

岂谓临晚景,侯伯重相顾。

开缄读来书,丁宁见毫楮。

姑苏二千石,眼高照天宇。

我昔昧平生,今见开心腑。

欣然乐与行,方鸣集众鼓。

先师未了底,今日应须去。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华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去年十一月,笑别下钟阜”描绘了诗人去年离别的情景,轻松愉快。接下来,“今年九月中,行见朝天路”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前往朝廷任职。

“去住既无心,动静非取与”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无论去留,都不受外界影响,心境平静。诗人感慨“平生安乐法,此意同谁语”,表明他珍视内心的宁静,却难以找到共鸣的人。

“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回忆起四明山的游览经历,山川壮丽,令人流连忘返。诗人感叹时间飞逝,“今思昔日游,岁月二纪许”,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回忆中,而是意识到“岂谓临晚景,侯伯重相顾”,在晚年之际,又得到侯伯的关怀。收到书信后,诗人感到惊喜,“姑苏二千石,眼高照天宇”,对对方的器重深感荣幸。

“我昔昧平生,今见开心腑”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从过去的迷茫到如今的开朗,决定欣然接受邀请。“方鸣集众鼓”预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而“先师未了底,今日应须去”则表达了对师承精神的传承和责任的担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释昙华
朝代:宋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猜你喜欢

题君实玉印

瑞玖镌英篆,贻今七百年。

真成行以字,所宝信惟贤。

君实宜留相,临川空擅权。

还胜郑公笏,名与器俱传。

(0)

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并许观灯火·其二

漫言玉䨲隐冰光,不夜城中乐未央。

千叶金蕖敷蒂萼,两行翠篆熻焜煌。

春雷响启坏泉蛰,火树烘催羯鼓芳。

何必虹桥誇幻景,忧心先已到维扬。

(0)

上元前夕曲宴宗亲

传柑家庆岂宾筵,恺悌还居礼乐先。

授几恰当人日倍,张灯合是节宵前。

漫言宝月藏澄宇,共喜祥霙遍甫田。

行苇南山同赋什,春音端在徵招弦。

(0)

玉乳泉五首·其一

游山有馀兴,散步问名泉。

半岭夕阳照,千林翠影鲜。

(0)

静室

肩舆凡几憩,遂造最高处。

静室无不静,于秋静益助。

山风作声峭,涧水为色素。

寥朗极遐观,俯仰欣始遇。

宁非我向来,不留习去故。

(0)

张宗苍松云溪馆

水自清澄山自高,临溪亭子覆棕毛。

大行何似龙蛇逸,携客聊因话广骚。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