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陕至东京》
《从陕至东京》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

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

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

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óngshǎnzhìdōngjīng
táng / bái

cóngshǎnzhìdōngjīngshānjiànpíng

fēngguāngbǎichēshísānchéng

huāgòngchuíbiānkànbēiduōbìngpèiqīng

shēngtánxiàosuífēnjiāngxíng

注释
从陕:从陕西。
至:到。
东京:这里指洛阳,古代又称东京。
山低:山势降低。
路渐平:道路逐渐变得平坦。
四百里:形容路程遥远。
车马十三程:古代驿站计程,十三程表示经过了十三个驿站。
花共垂鞭看:边骑马边欣赏路边的花。
并辔倾:并排骑马,杯中物互相倾倒,形容畅饮。
笙歌:音乐和歌唱。
随分:随意,随性。
自将行:自然前行,心情自在。
翻译
从陕西出发前往东京(指洛阳),沿途山势降低道路逐渐平坦。
四百里的风光尽收眼底,马车行驶了十三个驿站。
沿途花朵陪伴着马鞭观赏,酒杯频繁传递朋友并骑畅饮。
伴随着音乐、歌声和谈笑风生,心情自然轻松前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行途中的景象。开头两句“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表达了由陕西前往东京的旅程中,从崎岖的山地进入平坦的道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接下来的“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则描绘了一路上的壮丽景色和悠长的旅行距离。这里的“风光四百里”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旅途中的美好风光,而“车马十三程”则具体指出了这段旅程的长度,增添了一种实录的感觉。

中间两句“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展现了诗人在行进中享受景色的悠闲情态。“花共垂鞭看”表明诗人停下马匹,与花草为伴,沉醉于这份美好之中;“杯多并辔倾”则暗示了宴乐的场景,可能是在途中的驿站或是野外,边饮酒边享受旅途中的乐趣。

末尾两句“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传递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笙歌与谈笑”指的是旅途中伴随的音乐和欢声笑语,而“随分自将行”则表明诗人对旅程中的每一步都心满意足,顺其自然地前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美好风光的旅行世界。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忘筌亭

翠巘公门对,朱轩野径连。

只开新户牖,不改旧风烟。

虚室闲生白,高情澹入玄。

酒容同座劝,诗借属城传。

自笑沧江畔,遥思绛帐前。

亭台随处有,争敢比忘筌。

(0)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权。

夔卨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

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内年。

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

(0)

味道

叩齿晨兴秋院静,焚香冥坐晚窗深。

七篇真诰论仙事,一卷檀经说佛心。

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自嫌习性犹残处,爱咏闲诗好听琴。

(0)

足疾

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

开颜且酌尊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幸有眼前衣食在,兼无身后子孙忧。

应须学取陶彭泽,但委心形任去留。

(0)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

闲游何必多徒侣,相劝时时举一杯。

博望苑中无职役,建春门外足池台。

绿油剪叶蒲新长,红蜡黏枝杏欲开。

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

(0)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其二

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

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